中国地震灾害人口死亡风险定量评估(英文)

被引:7
作者
徐中春 [1 ,2 ]
吴绍洪 [1 ]
戴尔阜 [1 ]
李开忠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风险评估; 人口死亡风险;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基于地震灾害风险形成机理,在建立人口震害脆弱性曲线与确定地震发生参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评估模型对我国Ⅴ-Ⅺ地震烈度下各县域单元的人口死亡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主要研究内容有:(1)首次采用基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多方面地震孕灾环境资料来处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具体综合历史地震综合烈度、地震活动断裂带分布、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三方面来确定全国2355个县域单元的地震发生参数;(2)利用1990-2009年我国历史地震灾情数据,对地震烈度与人员死亡率之间进行线性拟合,建立适合我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震害人口死亡脆弱性曲线;(3)利用震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我国各县域单元的人口死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并分析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彻底摸清Ⅴ-Ⅺ地震烈度下我国各县域单元的地震灾害人口死亡风险。研究表明:在不同地震烈度下,我国广大的东、中部地区面临更高的风险,而西部的人口死亡风险相对较低。高风险区域呈零星状分布于山东与江苏大部、安徽北部、黑龙江与吉林东部等人口分布较密集且孕灾环境发育完备的区域。而无风险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呈斑块状散布,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J].
张继权 ;
冈田宪夫 ;
多多纳裕一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1) :29-37
[2]   中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英文) [J].
史培军 ;
杜鹃 ;
冀萌新 ;
刘婧 ;
王静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170-177
[3]   云南省农村乡镇地震灾害房屋损失评估 [J].
王瑛 ;
史培军 ;
王静爱 .
地震学报, 2005, (05) :551-560+582
[4]   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 [J].
徐伟 ;
王静爱 ;
史培军 ;
周俊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1) :9-15
[5]   探索地震预报 [J].
许绍燮 .
国际地震动态, 2003, (02) :1-6
[6]   探测大城市活断层的地球物理方法 [J].
方盛明 ;
张先康 ;
刘保金 ;
徐锡伟 ;
白登海 ;
姬继法 .
地震地质, 2002, (04) :606-613
[7]   地震损失预测评估中的易损性分析 [J].
陈棋福 ;
陈凌 .
中国地震, 1999, (02) :4-12
[8]   台湾海峡的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 [J].
陈园田,谢志平 .
华南地震, 1996, (01) :57-62
[9]   胶东半岛发现元古宙蛇绿岩套 [J].
王仁民 .
地震地质, 1994, (03) :216-216
[10]   我国地震人员伤亡预测研究及问题讨论 [J].
孙林松 ;
蒋能强 .
国际地震动态, 1993, (10)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