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冬季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及其来源的分析

被引:12
作者
洪也
马雁军
刘宁微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痕量元素; 富集因子; 来源; 沈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沈阳城区大气颗粒物的元素特征及来源,2009年1月14日至2月2日,用安德森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在沈阳市城区进行了大气气溶胶分级采样,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细颗粒物样品中35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粗粒子占总元素浓度比重为54.9%,与2008年北京同时期所占比重相似。元素Fe、La、K和Mn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四种谱分布类型,富集因子分析表明,沈阳冬季的燃煤,城市交通、建筑扬尘、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释放及工业释放是其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沈阳冬夏季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尺度谱分布特征 [J].
严文莲 ;
周德平 ;
王扬峰 ;
杨军 ;
李子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4) :435-443
[2]   沈阳市环境空气颗粒物分布特征及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J].
闫向阳 ;
杜刚 .
环境保护科学, 2007, (03) :20-22
[3]   沈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水溶性组分的因子分析 [J].
骆虹 ;
罗立斌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2) :102-106
[4]   2004年北京秋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和来源特征 [J].
浦一芬 ;
吴瑞霞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6) :739-744
[5]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的来源研究 [J].
朱先磊 ;
张远航 ;
曾立民 ;
王玮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5) :1-5
[6]   1987—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J].
马雁军 ;
崔劲松 ;
刘晓梅 ;
张菁 .
高原气象, 2005, (03) :428-435
[7]  
北京地区空气中PM_(10)的元素组分及其变化.[J].王庚辰;谢骅;万小伟;任丽新.环境科学研究.2004, 01
[8]   采暖期前和采暖期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J].
张仁健 ;
王明星 ;
胡非 ;
徐永福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 (01) :75-81
[9]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lead pollution after phasing out leaded gasoline in Beijing [J].
Sun, Yele ;
Zhuang, Guoshun ;
Zhang, Wenjie ;
Wang, Ying ;
Zhuang, Yahui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 (16) :2973-2985
[10]  
Daily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metals in aerosols in Beijing; China; determined by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equipped with laser ablation analysis;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aerosols.[J].Tomoaki Okuda;Jun Kato;Junya Mori;Masaki Tenmoku;Yusuke Suda;Shigeru Tanaka;Kebin He;Yongliang Ma;Fumo Yang;Xuechun Yu;Fengkui Duan;Yu Lei.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