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体育的目标取向

被引:35
作者
陈融
机构
[1]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关键词
中国体育; 体育目标; 体育价值; 本体论; 工具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1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针对建国后体育目标取向的“工具论”模式,分析其历史根源与时代背景。认为体育价值所反映的对象层面有两个:作为一项活动看待时,它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满足个体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看待时,它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满足社会其它系统的需要。只有将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才能建立全面的体育目标取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J] 陶季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3
[2]  
体育之道与术[J] 吴光远 体育文史 1997, 03
[3]  
对我国体育事业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 伍绍祖 体育文史 1997, 01
[4]  
精神价值是竞技运动的灵魂[J] 任海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6, 04
[5]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J].
胡晓风 .
体育科学, 1982, (04) :22-25
[6]  
中国体育社会学[M] 卢元镇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