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李国 [1 ]
孙庆祝 [2 ]
机构
[1]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体育及相关产业; 系统动力学; 模型; 仿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对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系统关键变量进行分析。通过绘制体育产业发展的因果关系图、流图并撰写系统动力学方程式,构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PLE5.9C仿真软件,对"传统发展型""服务驱动型""协调发展型"等体育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仿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协调发展型"模式能完成《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制订的量化指标任务,是一种科学、健康的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的基本依据——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体育产业发展条件研究 [J].
王艳 ;
张贵敏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7 (09) :11-14
[2]   2006-2008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分析 [J].
刘汉生 .
体育文化导刊, 2011, (04) :79-81
[3]   陕西省不同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J].
杨涛 .
中国体育科技, 2009, (05) :94-98
[4]   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 [J].
张林 ;
刘炜 ;
林显鹏 ;
张立 ;
杨越 ;
黄海燕 .
体育科学, 2008, (10) :16-25
[5]   体育产业属性及其统计指标体系构架的思考 [J].
王晓东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1) :31-34
[6]   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J].
康建敏 .
商场现代化, 2007, (01) :360-361
[7]   我国体育产业未来5年发展构想与展望 [J].
张林 ;
陈锡尧 ;
钟天朗 ;
刘炜 ;
刘清早 ;
李海 ;
柴红年 ;
黄海燕 .
体育科学, 2006, (07) :13-19
[8]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J].
林显鹏 ;
虞重干 ;
杨越 .
体育科学, 2006, (02) :3-9
[9]   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J].
曹可强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1) :24-26
[10]   我国体育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政策 [J].
宋永平 .
体育与科学, 2004, (06)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