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山迹地的生态恢复(英文)

被引:22
作者
胡振琪
王培俊
李晶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关键词
矿山迹地; 生态恢复; 露天煤矿; 采煤沉陷地; 煤矸石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矿业开发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地,本文综述了我国露天煤矿排土场、采煤沉陷地和煤矸石山等矿山迹地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进展,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展望。采矿迹地生态恢复涉及到很多学科,需要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同时介绍了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实用技术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未来应重点关注矿山迹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与机理、采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结构优化和采矿迹地生态恢复新技术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Application of lake mud stowing in reclamation of mining subsidence land of Zhanglou village .2 Xue S X. Energy Technology andManagement . 2006
[12]   煤矸石山的危害及绿化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J].
李鹏波 ;
胡振琪 ;
吴军 ;
康惊涛 ;
王建 .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6, (04) :93-96
[13]   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研究 [J].
李鹏波 ;
胡振琪 ;
吴军 ;
赵艳玲 ;
臧真荣 .
山东林业科技, 2006, (04) :13-15
[14]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J].
卞正富 .
资源·产业, 2005, (02) :18-24
[15]   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特征及其植被控制效果研究——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例 [J].
魏忠义 ;
马锐 ;
白中科 ;
韩武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164-167
[16]   草原地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 [J].
台培东 ;
孙铁珩 ;
贾宏宇 ;
李培军 ;
李文杰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3) :90-93
[17]   煤矸石山刺槐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的研究 [J].
胡振琪 ;
张光灿 ;
毕银丽 ;
魏忠义 .
生态学报, 2002, (05) :621-628
[18]   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 [J].
魏忠义 ;
胡振琪 ;
白中科 .
煤炭学报, 2001, (01) :18-21
[19]   阳泉煤矸石山浅层矸石风化物水分特性初探 [J].
段永红 ;
白中科 ;
赵景逵 .
煤炭学报, 1999, (05) :533-537
[20]   开采沉陷对耕地生产力影响的定量评价 [J].
顾和和 ;
胡振琪 ;
刘德辉 ;
胡锋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1998, (04)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