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候承载力定量化评价——以上海市为例(英文)

被引:5
作者
闫胜军 [1 ,2 ]
王烜 [1 ,3 ]
曾维华 [1 ]
崔冠楠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市流域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气候承载力; 定量化评价; 城市气候; 上海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3 [城市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开展气候风险管理,近期学者们提出了气候承载力的概念。本文在分析气候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从当前气候天然容量,城市气候压力和城市协调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城市气候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为例,采用构建的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价方法分析上海市2004-2013年气候承载力变化特点,并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确定气候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结果如下:(1)当前气候天然容量指数表明上海市的气候条件劣于基准年,在研究期间呈波动状态;(2)城市气候压力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呈稳步增长状态,但协调发展能力的增长速度低于城市气候压力的增长速度;(3)总体来说,研究期间上海市气候承载力远低于基准年,且气候承载力值因受气候条件变化影响较大而处于较大波动状态;(4)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城市人口密度、人均GDP、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工业总产值、环境保护投资、科技经费支出以及人均绿地面积为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气候承载力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它可以描述某一城市气候承载力在时域上的变化,也可以对区域气候承载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甄别,并可作为气候预警响应的依据,为我国建立气候安全管理机制提供技术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经济社会因素解析(英文) [J].
王岱 ;
刘毅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6, 7 (02) :77-84
[2]   近30年来白洋淀湿地演变驱动因子分析 [J].
张敏 ;
宫兆宁 ;
赵文吉 .
生态学杂志, 2016, 35 (02) :499-507
[3]   上海快速城市化对局地气候胁迫的库兹涅茨曲线验证 [J].
王原 ;
喻霞 ;
吕攀 ;
杨丹丹 ;
王祥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S2) (S2) :266-271
[4]   Climate capacity:the measurement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J].
Jiahua Pan ;
Yan Zheng ;
Jianwu Wang ;
Xinlu Xie .
ChineseJournalof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 2015, (02) :99-108
[5]   浅论气候容量及其对气候安全风险管理的作用 [J].
张强 ;
马芳 ;
王莺 ;
宋连春 ;
马鹏里 .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 (06) :709-714
[6]  
太湖水质与水生生物健康的关联性初探[J]. 周笑白,张宁红,张咏,牛志春,刘雷,于红霞.环境科学. 2014(01)
[7]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J].
沈永平 ;
王国亚 .
冰川冻土, 2013, 35 (05) :1068-1076
[8]   城市形态与低碳城市 [J].
秦波 ;
刘志林 .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 (02) :1-3
[9]   基于区域差异的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研究——以COD削减总量的省际分配为例 [J].
刘巧玲 ;
王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4) :512-517
[10]   城市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J].
史军 ;
梁萍 ;
万齐林 ;
何金海 ;
周伟东 ;
崔林丽 .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6) :94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