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变形作用对煤岩大分子结构的影响——以构造煤镜质组分离为例

被引:11
作者
李小诗
琚宜文
侯泉林
林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构造变形作用; 构造煤; 大分子结构; 镜质组; 离心分离;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0.s1.021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前期构造煤结构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两淮地区构造煤镜质组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显微组分分析等实验,进一步探讨了构造变形作用对煤岩镜质组分离以及大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随着煤岩变质程度(Ro,max)的增加,不同变形机制煤(韧性,脆-韧性和脆性)的镜质组分离密度随着变质作用的增加均表现为总体升高,至高变质时略有降低的趋势,而镜质组分离效果的变化趋势则各有不同,与原生结构煤的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于影响原生结构煤镜质组分离特征的因素而言,构造变形作用也许是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而不同的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在变形过程中则有着不同的影响。文中从构造变形作用(应力作用方式、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与煤岩大分子结构关系的角度对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镜质组分离差异性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发现构造变形作用明显干扰了变质作用对煤岩镜质组分离密度和分离效果影响的正常过程,导致构造煤镜质组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从而造成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镜质组分离的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脆、韧性变形构造煤的激光Raman光谱特征及结构成分响应 [J].
林红 ;
琚宜文 ;
侯泉林 ;
李小诗 ;
武昱东 ;
谭静强 ;
范俊佳 .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 (10) :1117-1125
[2]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 [J].
张玉贵 ;
张子敏 ;
曹运兴 .
煤炭学报, 2007, (03) :281-284
[3]   构造应力对煤化作用的影响——应力降解机制与应力缩聚机制 [J].
曹代勇 ;
李小明 ;
张守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1) :59-68
[4]  
Relationship between nano-scale deformation of coal structure and metamorphic-deformed environments[J]. JU Yiwen1, 2, JIANG Bo1, HOU Quanlin2 & WANG Guiliang1 1. College of Mineral Resource and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2. Laboratory of Computational Geodynamics, College of Geosciences,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16)
[5]   煤显微组分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J].
王共远 ;
吴国光 ;
李启辉 .
中国煤炭, 2005, (08) :52-54+4
[6]   几种中国典型动力用煤显微组分的结构特性 [J].
林建英 ;
任军 ;
田承圣 ;
李文英 .
煤炭转化, 2005, (01) :21-24+51
[7]   构造煤结构-成因新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J].
琚宜文 ;
姜波 ;
侯泉林 ;
王桂梁 .
煤炭学报, 2004, (05) :513-517
[8]   煤体脆—韧性变形微观识别标志 [J].
苏现波 ;
谢洪波 ;
华四良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06) :18-21
[9]   构造变形对煤化作用进程的影响——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例 [J].
曹代勇 ;
张守仁 ;
任德贻 .
地质论评, 2002, (03) :313-317+338
[10]   煤层流变及其与煤矿瓦斯突出的关系——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 [J].
琚宜文 ;
王桂梁 .
地质论评, 2002, (01) :96-1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