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折非连通断层加载失稳的热辐射演化特征

被引:9
作者
刘善军 [1 ,2 ]
吴立新 [1 ,3 ]
张艳博 [2 ]
李国良 [2 ]
陈群龙 [2 ]
机构
[1]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 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遥感-岩石力学; 拐折非连通断层; 红外辐射; 构造失稳; 灾变监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2 [地震前兆与地震机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构造活动及其失稳过程的红外异常特征,选择拐折非连通断层作为模拟对象,利用单轴加载试验系统和红外热像仪,对模型受力及失稳过程的热辐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应力的增高及阶段性变化,热像首先在下部断层出现1个高温异常点,强度逐渐增强,临近失稳前在岩桥端部又出现2个高温异常点,并具有交替出现的特征,最终演化为一热条带,继而断层连通失稳。"三点高温"和"交替演化"的红外辐射异常特征,与断层预滑、岩桥区应力集中及迁移有因果关系;(2)岩桥区的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在断层活动过程中呈现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表现为低应力阶段的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小、中间应力阶段的缓慢上升和临失稳阶段的加速上升。AIRT短暂降温之后的加速上升是断层破裂失稳的重要前兆;(3)断层周围不同区域的AIRT变化特征不同,与不同区域应力性质差异存在密切关系。应力、应变、红外辐射等多参数的对地集成观测是未来构造活动及其灾变分析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342 / 33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断层失稳错动热场前兆模式:雁列断层的实验研究 [J].
马瑾 ;
刘力强 ;
刘培洵 ;
马胜利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4) :1141-1149
[2]   压性雁列构造变形过程中热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J].
刘培洵 ;
马瑾 ;
刘力强 ;
马胜利 ;
陈国强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4) :454-459
[3]   台湾恒春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特征及其机理 [J].
刘善军 ;
吴立新 ;
李金平 ;
董彦卿 ;
马保东 .
科技导报, 2007, (06) :32-37
[4]   用卫星热红外信息研究关联断层活动的时空变化——以南北地震构造带为例 [J].
马瑾 ;
陈顺云 ;
刘培洵 ;
汪一鹏 ;
刘力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16-823
[5]   地表岩石变形引起热红外辐射的实验研究 [J].
刘培洵 ;
刘力强 ;
陈顺云 ;
陈国强 ;
马瑾 .
地震地质, 2004, (03) :502-511
[6]   遥感-岩石力学(VIII)——论岩石破裂的热红外前兆 [J].
刘善军 ;
吴立新 ;
王川婴 ;
葛大庆 ;
吴育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10) :1621-1627
[7]   遥感-岩石力学(IV)——岩石压剪破裂的热红外辐射规律及其地震前兆意义 [J].
吴立新 ;
刘善军 ;
吴育华 ;
李永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4) :539-544
[8]   遥感-岩石力学(I)——非连续组合断层破裂的热红外辐射规律及其构造地震前兆意义 [J].
吴立新 ;
刘善军 ;
吴育华 ;
李永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1) :24-30
[9]   台湾南投7.6级地震前卫星红外异常 [J].
徐秀登 ;
徐向民 ;
王煜 .
地震学报, 2000, (06) :666-669
[10]  
Satellitic thermal 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omaly image——short-term and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cursors.[J].强祖基 ;赁常恭 ;李玲芝 ;徐旻 ;戈风沙 ;柳涛 ;赵勇 ;郭满红.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199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