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甲烷共转化制合成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6
作者
张元 [1 ,2 ]
吴晋沪 [1 ,3 ]
张东柯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4] UWA Centre for Petroleum,Fuels and Energy,University of Western
关键词
煤气化; 甲烷; 共转化; 热力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546.2 [气化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Gibbs自由能最小法,对流化床煤与甲烷共转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保持体系绝热温度为常压流化床煤气化的操作温度1 273 K下,将煤与甲烷共转化过程的冷煤气效率、产出合成气的单位有效能氧耗及H2/CO比等指标与单纯煤气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煤气化体系中增加甲烷进料,能使冷煤气效率提高,单位有效能氧耗降低,产出合成气的H2/CO比可调。此外,甲烷可作为部分氢源,降低过程水耗。从热力学角度证明了煤与甲烷共转化方法对于有效利用煤层气的优越性,所得出的操作线也为该过程的实际操作指出了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甲烷和二氧化碳在煤焦上反应制备合成气实验研究
    孙志强
    吴晋沪
    [J]. 燃料化学学报, 2009, 37 (06) : 641 - 647
  • [2] 甲烷在褐煤煤焦上的裂解反应研究
    徐泽夕
    吴晋沪
    王洋
    张东柯
    [J]. 燃料化学学报, 2009, 37 (03) : 277 - 281
  • [3] 双原料化一室二段气流床气化炉工艺及应用
    邹俭
    张健
    王春云
    [J]. 化肥设计, 2006, (03) : 54 - 56
  • [4] Development of New Co-gasif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Blast Furnace[J] ZHAO Yue-hong; WEN Hao; GUO Zhan-cheng; XU Zhi-hong(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2005, 06
  • [5] 固定床天然气与煤共气化火焰区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宋学平
    郭占成
    [J]. 燃料化学学报, 2005, (01) : 53 - 57
  • [6] 天然气和煤联合制备廉价合成气新工艺及其热力学分析
    李俊岭
    赵月红
    温浩
    许志宏
    [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2, (04) : 381 - 384
  • [7] 中国煤层气产业形成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陈永武
    胡爱梅
    [J]. 天然气工业, 2000, (04) : 19 - 23+9
  • [8] 流化床煤与富甲烷燃料气共气化制合成气的方法[P] 房倚天;王洋;张建民;胡振 2003,
  • [9] 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合成气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炉[P] 李俊岭;温浩;李静海;许志宏 2003,
  • [10] Methane cracking over a bituminous coal char SUN Z;WUJ;HAGHIGHI M;BROMLY J;NG E;WEE H L;WANG Y;ZHANG D; Energy Fuel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