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煤尘的分形特征及对其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李庆钊 [1 ,2 ,3 ]
林柏泉 [1 ,2 ,3 ]
张军凯 [4 ]
石俊俊 [1 ,2 ,3 ]
代华明 [1 ,2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徐州空军学院航空四站系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煤尘; 分形特征; 润湿特性; 接触角; 动力学模型;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2.s1.033
中图分类号
TD714.1 [];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基于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不同煤质、不同粒度煤尘对去离子水以及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表面活性剂时的润湿接触角,同时基于非线性的分形理论对煤尘粒度、表面孔隙结构等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粒度及表面结构分形维数对颗粒表润湿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细化煤尘表现为较强的疏水性,0.2%的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改善颗粒表面的润湿性能,其中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为佳;煤尘的粒度分布、颗粒表面的孔隙结构均表现出典型的分形特征;随着粒度分形维数的增加,颗粒中位粒径降低,其表面的润湿接触角增加,特别是对于粒径小于10μm的煤尘较为显著;随着表面孔隙分形维数的增加特别是对于分形维数大于2.5时,表面润湿接触角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煤尘润湿性的实验研究 [J].
赵振保 ;
杨晨 ;
孙春燕 ;
舒新前 .
煤炭学报, 2011, 36 (03) :442-446
[2]   微观结构对超疏水表面润湿性的影响附视频 [J].
潘光 ;
黄桥高 ;
胡海豹 ;
刘占一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 (07) :163-166
[3]   煤尘润湿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J].
杨静 ;
谭允祯 ;
伍修锟 ;
李改平 .
煤炭学报, 2009, 34 (08) :1105-1109
[4]   煤截割粒度分布规律的分形特征 [J].
刘送永 ;
杜长龙 ;
李建平 .
煤炭学报, 2009, 34 (07) :977-982
[5]   矿井粉尘运移规律性的试验研究 [J].
施春红 ;
欧盛南 ;
金龙哲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7, (S2) :1-5
[6]   New Respirable Dust Suppression Systems for Coal Mines [J].
XIE YaosheFAN GaoxianDAI JunweiSONG Xiaobo School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XuzhouJiangsu China Jining Mining Industry Group Co LtdJiningShandong China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7, (03) :321-325
[7]   煤尘表面特性及润湿机理的研究 [J].
杨静 ;
谭允祯 ;
王振华 ;
商岩冬 ;
赵文斌 .
煤炭学报, 2007, (07) :737-740
[8]   砂岩粒度分布分形特征研究方法探讨 [J].
余继峰 ;
刘焕杰 ;
李增学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4, (04) :118-123
[9]   超细煤粉表面润湿性的研究 [J].
董平 ;
单忠健 ;
李哲 .
煤炭学报, 2004, (03) :346-349
[10]   矿井粉尘直接测定方法 [J].
金龙哲 ;
袁俊芳 ;
李建文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2) :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