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生态水环境失调机理探析

被引:6
作者
那平山
张明如
徐树林
不详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
[2] 内蒙古农业大学 呼和浩特
[3] 呼和浩特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林区湿地; 生态水环境; 失调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5 [森林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特征和生态水环境失调机理,指出该区大气转暖期的温室效应增加,原始森林被砍伐,湿地排水造林,三者相互制约,促使降水径流加速,冻结滞水层融深和融水量加大,地面蒸发作用增强,并人为加大湿地及其流域内地表积水和地下径流向山地河谷排泄,导致湿地生态水环境失调,由此造成大兴安岭针叶森林、冻结滞水层分布区向北和高海拔退缩,森林生态水环境随之失调恶化。
引用
收藏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论三北地区冻结滞水的生态环境效益 [J].
那平山 ;
周梅 ;
王志刚 ;
包翔 ;
徐树林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43-47
[2]   冻结滞水形成机制的探讨 [J].
那平山 ;
徐树林 .
冰川冻土, 1996, (03) :83-88
[3]  
兴安岭地区湿地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对策[J] 于砚民 环境科学研究 1995, 06
[4]  
气候变暖和人为扰动对大兴安岭北坡多年冻土的影响──以阿木尔地区为例[J] 顾钟炜,周幼吾 地理学报 199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