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期间北京市PM2.5时空分布与过程分析

被引:17
作者
聂滕 [1 ]
李璇 [1 ]
王占山 [2 ]
齐珺 [1 ]
周震 [1 ]
机构
[1]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关键词
APEC; 北京; PM2.5; CMAQ; 过程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模拟分析了2014年11月3~11日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过程分析工具IPR研究了会期两次短时间污染过程(4日13:00~5日12:00和10日13:00~11日12:00)中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城区官园和郊区定陵两个代表性站点近地面PM2.5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CMAQ模型合理地再现了北京市PM2.5的浓度水平和时间变化.北京地区4日和10日发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导致PM2.5小时浓度出现高值(分别为188,124μg/m3),但受减排措施和冷高压的作用,PM2.5高值维持时间较短.4日13:00~5日12:00,水平传输是官园和定陵站点PM2.5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分别为49.6%和90.9%.此次污染过程北京地区受南部污染传输影响较强.10日13:00~11日12:00,官园站点PM2.5主要来自源排放在本地的积累(78.8%),定陵站点PM2.5主要来自较弱的水平传输(93.9%).此次过程体现出更加明显的局地性污染特征.两次过程中,PM2.5的主要去除途径均为垂直传输.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The “APEC Blue” phenomenon: Regional emission control effects observed from space.[J].Kan Huang;Xingying Zhang;Yanfen Lin.Atmospheric Research.2015,
[2]  
Compi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photochemical model performance statistics published between 2006 and 2012.[J].Heather Simon;Kirk R. Baker;Sharon Phillips.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2,
[3]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of ambient PM2.5 concentr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s in Beijing [J].
Zhao, Xiujuan ;
Zhang, Xiaoling ;
Xu, Xiaofeng ;
Xu, Jing ;
Meng, Wei ;
Pu, Weiwei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9, 43 (18) :2893-2900
[4]   基于PMF模型的北京市PM来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J].
王琴 ;
张大伟 ;
刘保献 ;
陈添 ;
魏强 ;
李金香 ;
梁云平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10) :2917-2924
[5]   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气溶胶成分遥感研究 [J].
黄为 ;
谢一凇 ;
李正强 ;
张莹 ;
李东辉 ;
李凯涛 ;
李莉 ;
许华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5, (04) :278-285
[6]   2013年北京市PM2.5的时空分布 [J].
王占山 ;
李云婷 ;
陈添 ;
张大伟 ;
孙峰 ;
潘丽波 .
地理学报, 2015, 70 (01) :110-120
[7]   京津冀及周边减排对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评估研究 [J].
刘俊 ;
安兴琴 ;
朱彤 ;
翟世贤 ;
李楠 .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11) :2726-2733
[8]   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国内应用进展 [J].
王晓君 ;
马浩 .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 (11) :1191-1199
[9]   北京秋冬季空气严重污染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李金香 ;
邱启鸿 ;
辛连忠 ;
孙峰 ;
李令军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2) :89-94
[10]  
珠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过程分析..刘宁;.北京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