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岭谷区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10
作者
温敏霞
刘世梁
崔保山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法;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纵向岭谷区(LRGR)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该区资源富集、环境复杂、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水平和生态承载能力差异较大,生态系统受到的扰动和变化显著,分析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对区域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纵向岭谷区核心区各县(市)为研究对象,在GIS的支持下,从市级和县域两个尺度上研究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辨识区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各地州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差异显著;区域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格局由北部、南部向中部递减;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均生态承载力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因素影响较大,主要驱动力为国内生产总值、人口等指标,驱动力的空间变异决定了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生态足迹动态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J].
袁平 ;
徐斌 ;
章力建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4) :773-781
[2]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驱动力研究 [J].
王丽娟 ;
陈兴鹏 ;
庞芳兰 ;
庞娟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88-92
[3]   韩江流域下游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以汕头市为例 [J].
张正栋 ;
周永章 ;
夏斌 ;
郑光湖 ;
盛莹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1) :17-20
[4]   高速公路网络化的时空收敛效应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J].
牛树海 .
人文地理, 2005, (06) :106-110
[5]   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 [J].
陈端吕 ;
董明辉 ;
彭保发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5) :76-79
[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性评估 [J].
杨振 ;
牛叔文 ;
常慧丽 ;
刘正广 .
经济地理, 2005, (04) :542-546
[7]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J].
杨志峰 ;
隋欣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5) :586-594
[8]   近50年四川省耕地变化分析 [J].
彭文甫 ;
周介铭 .
资源科学, 2005, (03) :79-85
[9]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J].
蒋依依 ;
王仰麟 ;
卜心国 ;
王建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13-23
[10]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J].
何大明 ;
吴绍洪 ;
彭华 ;
杨志峰 ;
欧晓昆 ;
崔保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338-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