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

被引:23
作者
吴彼爱
高建华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 发展潜力; 中部六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人为的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以我国中部六省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等一系列指标对中部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对比各指标空间差异,认为中部地区目前还处于高碳发展阶段,碳排放总量大,碳生产率低,碳能源排放系数高,山西、河南尤为严重;在此基础上,采用产业-能源关联模型和能源-碳排放关联模型分析中部地区的低碳发展潜力,认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多元化水平和能源结构多元化水平低,且演化速率极其缓慢,致使碳排放增长速率无法减缓;中部地区虽然碳减排难度大,但减排潜力也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发展循环经济的低碳综合集成模式 [J].
徐玖平 ;
李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3) :1-8
[2]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J].
王锋 ;
吴丽华 ;
杨超 .
经济研究, 2010, 45 (02) :123-136
[3]   基于低碳化视角的东北地区振兴——以吉林市为例 [J].
朱守先 ;
庄贵阳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30-234
[4]   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及其评价指标 [J].
朱有志 ;
周少华 ;
袁男优 .
中国国情国力, 2009, (12) :4-6
[5]   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 [J].
仇保兴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9, (08) :1-6
[6]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J].
朱永彬 ;
王铮 ;
庞丽 ;
王丽娟 ;
邹秀萍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35-944
[7]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 [J].
朱守先 .
开放导报, 2009, (04) :10-13
[8]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 [J].
刘志林 ;
戴亦欣 ;
董长贵 ;
齐晔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9, (06) :1-7+12
[9]  
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 邵伟.金融与经济. 2009(02)
[10]   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 [J].
付允 ;
汪云林 ;
李丁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 (02)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