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CO浓度下水稻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4
作者
范桂枝 [1 ]
蔡庆生 [1 ]
王春明 [2 ]
万建民 [2 ]
朱建国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CO2浓度; 数量性状位点;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穗部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了解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穗部性状遗传表达的影响,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为材料,在已构建的染色体置换系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水稻穗部性状在FACE(约570μmolCO2·mol-1)和正常大气CO2浓度(约370μmolCO2·mol-1)下的变化及其LOD≥3.0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FACE下,Asominori和IR24的穗长、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瘪粒数、结实率和着粒密度的表型值均高于对照;而Asominori和IR24所衍生的CSSLs的穗部性状对CO2浓度升高却呈现出正负两种响应,呈正响应且变化最大的置换系为AI9(穗长)、AI30(一次枝梗数)、AI63(每穗总粒数)、AI62(瘪粒数)、AI50(结实率)和AI2(着粒密度);FACE和对照条件下共检出15个QTL,分布在第1,3,4,5,6,7,8,12条染色体上;其中,FACE下检测出8个QTL,对照条件下检测出7个QTL。仅有1个QTL(qPB5-4)在FACE和对照条件下同时被检测到。【结论】筛选出了水稻穗部性状对CO2浓度升高呈极显著正响应的6个置换系,为将来水稻育种提供材料;在FACE和对照下共检测出控制穗部性状的QTL15个,没有检测到控制穗部性状的QTL与环境显著互作的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227 / 22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水稻穗部性状特点初步分析 [J].
周丹卉 ;
徐正进 ;
王淑玲 ;
杨丽君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358-361
[2]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进展 [J].
邱福林 ;
隋国民 .
辽宁农业科学, 2003, (05) :26-28
[3]  
开放系统中农作物对空气CO2浓度增加的响应[J]. B.A.Kimball,朱建国,程磊,K.Kobayashi,M.Bindi.应用生态学报. 2002(10)
[4]   两种供氮水平下水稻穗长QTLs的检测 [J].
方萍 ;
季天委 ;
陶勤南 ;
吴平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2) :79-81
[5]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QTL分析(英文) [J].
滕胜 ;
钱前 ;
曾大力 ;
国广泰史 ;
黄大年 ;
朱立煌 .
ActaBotanicaSinica, 2002, (03) :301-306
[6]   水稻穗部性状的QTL与环境互作分析 [J].
邢永忠 ;
徐才国 ;
华金平 ;
谈移芳 .
遗传学报, 2001, (05) :439-446
[7]   水稻穗长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效应的QTL遗传研究(英文) [J].
曹钢强 ;
朱军 ;
何慈信 ;
高用明 ;
吴平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1, (01) :57-63
[8]   控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在盐胁迫与非胁迫条件下的对比研究 [J].
龚继明 ;
郑先武 ;
杜保兴 ;
钱前 ;
陈受宜 ;
朱立煌 ;
何平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0, (06) :561-569
[9]   水稻株型研究中穗部性状的研究综述 [J].
孙成明 ;
薛艳凤 ;
苏祖芳 .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0, (02) :27-30
[10]   籼稻穗部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分析 [J].
陈绍栋 ;
杨仁崔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3)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