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演化

被引:63
作者
韩瑞玲 [1 ,2 ]
佟连军 [1 ]
佟伟铭 [3 ]
于建辉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4]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关键词
经济系统; 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剪刀差; 耦合度模型; 沈阳经济区;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11.0378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方法、耦合度模型,分别对沈阳经济区1990—2009年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发展速度差异、耦合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沈阳经济区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提高.由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与环境系统建设水平都呈波动升高趋势,使二者耦合协调度指数由0.42增长至0.89,反映了该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不断改善,较好地实现了二者的协调.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与环境建设速度的提高,使二者的剪刀差由0.63°降到0.22°,证明了发展速度有助于协调状态的实现.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度分布于45°<β<90°的范围,处于共同发展状态,但由于二者演化速率的比值逐渐减小,耦合度逐渐趋近于45°,说明二者关系在逐步走向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2673 / 26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分析模型与应用研究 [J].
刘兆顺 ;
李淑杰 .
软科学, 2010, 24 (04) :76-78+82
[2]   基于基尼系数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其机制 [J].
李名升 ;
佟连军 ;
李治 ;
仇方道 .
人文地理, 2009, 24 (06) :73-78
[3]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吴玉鸣 ;
张燕 .
资源科学, 2008, (01) :25-30
[4]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理论探索与实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毕东苏 ;
郑广宏 ;
顾国维 ;
郭小品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4) :465-469
[5]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析 [J].
李胜芬 ;
刘斐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01) :78-80
[6]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研究 [J].
方创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99-704
[7]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廖重斌 .
热带地理, 1999, (02) :76-82
[8]  
Substance flows through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f a region[J] . Ester Voet,René Kleijn,Lauran Oers,Reinout Heijungs,Ruben Huele,Paul Mulder.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199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