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樊正球
陈鹭真
李振基
机构
[1]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
[3] 厦门
[4] 厦门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人为干扰; 景观破碎; 保护历史; 种群行为机制; 种群大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从景观破碎、保护历史、种群行为机制和种群大小4个方面讨论了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依据。一般人为轻度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比研究武夷山人为干扰甜槠林与郁闭稳定甜槠林结果表明,人为干扰甜槠林高等植物物种丰富度相对于郁闭稳定林分提高了76.32%;但人为干扰甜槠林的群落优势度却远低于郁闭林,故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对外界轻度干扰的一种适应,是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对策,一旦干扰超过其调节能力,将难以恢复为原来的群落类型。生物在其各自进化和适应的过程中由于生态位泛化或特化,许多物种仅局限于非常小的生态位空间,这些物种一旦遭遇到景观破碎则很可能从地球上消失,如黄连和短萼黄连对阴湿条件的适应与要求,导致其濒临灭绝;另一些种类由于在群落中零星分布,如斑叶兰、羽萼悬钩子、浙江红花油茶、多种粗叶木(Lasianthus spp.)和一些紫金牛(Ardisia spp.)等,当生境缩小或受到干扰时则濒临灭绝。地史上古老的地区或自然保护历史较长的地区可能拥有更多的物种。保护历史较长的福建省南靖县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在1200m2面积内有128种高等植物,同一地带的鼎湖山及和溪周边地区的南亚热带雨林物种丰富度均低于此。许多植
引用
收藏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Seed predation and dispersal in relict Scots pine forests in southern Spain
    Castro, J
    Gómez, JM
    García, D
    Zamora, R
    Hódar, JA
    [J]. PLANT ECOLOGY, 1999, 145 (01) : 115 - 123
  • [2] Experimental effect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old-field canopy insects: community, guild and species responses
    Golden, DM
    Crist, TO
    [J]. OECOLOGIA, 1999, 118 (03) : 371 - 380
  • [3] SEED BANK VERSUS SEED RAIN IN THE REGENERATION OF A TROPICAL PIONEER TREE
    ALVAREZBUYLLA, ER
    MARTINEZRAMOS, M
    [J]. OECOLOGIA, 1990, 84 (03) : 314 -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