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研究

被引:6
作者
季洪爱
王靖华
周晓军
赵海鸥
吉耘
孟奎
机构
[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
[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科
[3]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4]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 江苏南京
[5] 江苏南京
[6] 江苏盐城
关键词
淋巴瘤; 细针吸取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标记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3.1 [网状内皮系统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研究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7例淋巴瘤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 ,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3例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2 7例淋巴瘤中 ,细胞学确定诊断淋巴瘤 12例 ,霍奇金淋巴瘤 3例 ,分类诊断准确率为 5 5 .6 % (15 / 2 7) ;细胞学高度怀疑淋巴瘤 8例 ,均经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瘤 ,细胞学分类诊断符合率为 85 .2 % (2 3/ 2 7) ;细胞学诊断转移性癌 3例 ,2例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T细胞性淋巴瘤 ,1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学诊断反应性增生 1例 ,组织学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全部病例诊断阳性率 96 .3% (2 6 / 2 7)。 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及肿瘤类型有重要意义。组织学检查能确定肿瘤的性质、组织起源与分类。免疫组化技术对淋巴瘤的分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29+2 +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霍奇金病诊断上的应用 [J].
姚宇琪 ;
杨霞 ;
董荣春 ;
许峰 ;
孙维纲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9, (03) :84-85+106
[2]   细针吸取细胞学恶性淋巴瘤分类诊断标准的探讨 [J].
邢寿富 ;
张永幸 ;
王汉林 ;
涂家运 .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87, (03) :174-176
[3]   淋巴结细针穿刺标本PCR扩增技术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 [J].
张素娟 ;
赵彤 ;
余英豪 ;
季卉 ;
董敬朋 ;
邱红明 ;
朱梅刚 .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3, (02) :116-116
[4]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M] 舒仪经;阚秀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