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土壤氮素含量与循环

被引:9
作者
黄伟生 [1 ]
彭佩钦 [1 ]
黄道友 [1 ]
苏以荣 [1 ]
朱奇宏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土地利用方式; 全N; 微生物生物量氮; N循环; N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对洞庭湖典型地区的密集采样分析和农户调查,研究了4种利用方式耕作土壤全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两者关系和N素循环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全N、MB-N含量平均值为3.00±0.48g/kg和101.4±49.2mg/kg。双季稻、一季稻、水田旱作和旱地全N平均含量依次为3.12±0.40g/kg、3.03±0.39g/kg、2.79±0.43g/kg2、.10±0.46g/kg。4种利用方式的MB-N含量分别为124.0±56.6mg/kg、96.4±39.2mg/kg、108.0±48.6mg/kg、75.2±30.5mg/kg。除水田旱作外,MB-N与全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N素盈余量依次为双季稻(105.0kg/hm2.a)>一季稻(75.1kg/hm2.a)>水田旱作油菜(64.5kg/hm2.a)>旱地苎麻(51.9kg/hm2.a)。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洞庭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的变化——以湘阴县为例 [J].
任可爱 ;
肖和艾 ;
李玲 ;
彭洪翠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5, (02) :150-153
[2]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 [J].
巨晓棠 ;
刘学军 ;
张福锁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1) :97-99
[3]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J].
刘守龙 ;
肖和艾 ;
童成立 ;
吴金水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 (04) :278-283
[4]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 [J].
钟华平 ;
岳燕珍 ;
樊江文 .
资源科学, 2003, (04) :62-67
[5]   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J].
罗为检 ;
王克林 ;
刘明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02) :156-158
[6]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动态及其启示 [J].
高超 ;
张桃林 ;
吴蔚东 .
地理科学, 2001, (05) :428-432
[7]   略论洞庭湖集约农区耕作改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J].
杨光立 ;
李林 ;
叶桃林 ;
黄凤球 ;
杨忠炬 ;
汤文光 .
作物研究, 1997, (03) :2-4
[8]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J] 何振立 土壤 1997, 02
[9]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Ⅰ.农田养分支出参数[J]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钦绳武,郑剑英,王周琼 土壤通报 199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