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特征——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

被引:6
作者
陈克亮
方琳
朱波
杨学春
李庆召
机构
[1]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双流电视大学
[3]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5] 重庆 
[6] 四川双流 
[7] 四川成都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小流域; 非点源; 氮污染;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3.s1.027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2002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中氮素各种形态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集水区、农田径流水无机氮的平均浓度分别达1 06mg/L和1 11mg/L,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浓度下限;井水中NO-3-N浓度最高达14 23mg/L,超过WHO所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N浓度上限的42 3%;平均浓度为7 03mg/L。井水中氮素存在形态以NO-3-N为主,平均占97 6%,最高达99 4%。集水区、农田径流水、井水中NO-4-N浓度随时间变化差异显著。3-N和NH+各水体NO-2-N含量很低,低于0 1mg/L。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研究进展 [J].
罗泽娇 ;
靳孟贵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 (04) :65-69
[2]   太湖地区湖、河和井水中氮污染状况的研究 [J].
熊正琴 ;
邢光熹 ;
沈光裕 ;
孙德玲 .
农村生态环境, 2002, (02) :29-33
[3]   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集水区为例 [J].
朱波 ;
彭奎 ;
高美荣 ;
刘刚才 ;
张先婉 ;
不详 .
山地学报 , 2001, (S1) :14-19
[4]   川中丘陵坡耕地水土保持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J].
张建华 ;
赵燮京 ;
林超文 ;
庞良玉 ;
刘定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1) :81-84
[5]   京杭运河(徐州段)亚硝酸盐氮污染分布初探 [J].
潘峰 ;
孙天云 ;
刘铁民 .
江苏环境科技, 1998, (04) :17-19
[6]   苏南太湖水系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J].
马立珊 ;
汪祖强 ;
张水铭 ;
马杏法 ;
张桂英 .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01) :40-48
[7]   N pollution sources and denitrification in waterbodies in Taihu Lake region [J].
Xing, GX ;
Cao, YC ;
Shi, SL ;
Sun, GQ ;
Du, LJ ;
Zhu, JG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 2001, 44 (03) :304-314
[8]   Regional nitrogen budgets and riverine N&P fluxes for the drainages to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Natural and human influences [J].
Howarth, RW ;
Billen, G ;
Swaney, D ;
Townsend, A ;
Jaworski, N ;
Lajtha, K ;
Downing, JA ;
Elmgren, R ;
Caraco, N ;
Jordan, T ;
Berendse, F ;
Freney, J ;
Kudeyarov, V ;
Murdoch, P ;
Zhu, ZL .
BIOGEOCHEMISTRY, 1996, 35 (01) :7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