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华北一年两熟区土壤及作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张祥彩
李洪文
何进
王庆杰
郑智旗
荆鹏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华北一年两熟区; 深松; 土壤水稳团聚体; 土壤温度; 作物生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在华北一年两熟区的适应性,设置深松、旋耕、传统翻耕、免耕4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稳团聚体、容重、含水率、土壤温度和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深松可分别提高0~10 cm、10~30 cm土层内粒径大于0.25 mm水稳团聚体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其中旋耕、深松分别降低0~10 cm、10~30 cm土层的容重,在0~20 cm土层免耕的容重最大,20 cm以下,旋耕、翻耕、免耕间容重的差异不明显;深松有较好的蓄水保墒能力,其中10~30 cm土层的效果最好,0~30 cm土层的含水率分别比翻耕、旋耕、免耕高2.5%、1.6%、0.4%;翻耕的土壤温度受气温影响的变化幅度最大,免耕的变化幅度和日平均土壤温度最小;深松可促进玉米前期的生长,免耕促进后期生长,且深松能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2+71 +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测定方法综述 [J].
王秀颖 ;
高晓飞 ;
刘和平 ;
路炳军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9 (03) :106-113
[2]   免耕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J].
彭文英 ;
彭美丽 ;
吴晓展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 (02) :95-100
[3]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J].
刘爽 ;
何文清 ;
严昌荣 ;
刘勤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02) :65-70
[4]   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J].
秦红灵 ;
高旺盛 ;
马月存 ;
马丽 ;
尹春梅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1) :78-85
[5]   不同耕作方式对北方寒地土壤温度的影响 [J].
陈丽楠 ;
张伟 ;
翟瑞常 .
农机化研究, 2008, (01) :145-147
[6]   免耕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彭文英 .
土壤通报, 2007, (02) :379-383
[7]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J].
何进 ;
李洪文 ;
高焕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62-67
[8]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J].
冯聚凯 ;
崔彦宏 ;
甄瑞 ;
李少昆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6) :177-181
[9]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J].
周兴祥 ;
高焕文 ;
刘晓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6) :81-84
[10]   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 [J].
高焕文,李洪文,陈君达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01) :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