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素水平下增温及[CO2]升高综合作用对蒙古栎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33
作者
马立祥
赵甍
毛子军
刘林馨
赵溪竹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CO2升高; 温度升高; 氮素; 蒙古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186 [蒙栎];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重要组成树种,研究该树种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响应,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蒙古栎林的发展动态、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科学参考。该文旨在探讨不同的供氮水平下,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综合作用对蒙古栎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实验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控制条件分别为温度升高4℃(ET)、CO2浓度倍增(700μmol CO2·mol-1)×温度升高4℃(ECET)和对照(正常温度,CO2浓度为400μmol CO2·mol-1)(CK),每个控制条件幼苗的基质分别用3种氮素水平处理:N1(15mmol·L-1N)、N2(7.5mmol·L-1N)和N3(不施氮)。研究结果显示,1)在ET条件下,N1明显促进幼苗茎的高生长、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幼苗生物量的分配随氮素浓度的增加,地下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增大。2)ECET条件下N1明显促进幼苗的高生长,但对径生长影响不显著,对幼苗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不显著。但N1增加了地下生物量的比例。3)ET与ECET条件下幼苗叶片的碳氮比均随供氮水平降低而升高,但ECET下碳氮比的升高是由于叶片碳含量较高引起的,而ET条件下则是由于叶片氮含量的降低而引起的。ECET和ET条件较低的氮素供应水平综合作用对蒙古栎幼苗的生物量积累无促进作用。因此,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况下,土壤中充足的氮供给可能将促进蒙古栎幼苗的生长,增加其天然更新潜力,并增加其碳库容。
引用
收藏
页码:279 / 2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光照和氮交互作用对水曲柳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氮分配的影响 [J].
霍常富 ;
王政权 ;
孙海龙 ;
范志强 ;
赵晓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8) :1658-1664
[2]   供氮水平对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Planch)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J].
王忠强 ;
吴良欢 ;
刘婷婷 ;
褚有为 ;
邵雪玲 .
生态学报, 2007, (08) :3435-3441
[3]   不同氮素浓度下CO2浓度、温度对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J].
赵甍 ;
王秀伟 ;
毛子军 .
植物研究, 2006, (03) :337-341
[4]   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J].
郭建平 ;
高素华 ;
刘玲 ;
周广胜 .
资源科学, 2005, (05) :168-172
[5]   供氮和增温对倍增二氧化碳浓度下荫香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J].
孙谷畴 ;
赵平 ;
饶兴权 ;
蔡锡安 ;
曾小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1399-1404
[6]   土壤水分变化对长白山主要树种蒙古栎幼树生长的影响 [J].
王淼 ;
李秋荣 ;
郝占庆 ;
董百丽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10) :1765-1770
[7]   不同供氮水平对水曲柳苗木生物量、氮分配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 [J].
范志强 ;
王政权 ;
吴楚 ;
李红心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9) :1497-1501
[8]   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北部蒙古栎种群动态的影响 [J].
周晓峰 ;
张远东 ;
孙慧珍 ;
柴一新 ;
王义弘 .
生态学报, 2002, (07) :1035-1040
[9]  
Importance of changing CO<sub>2</sub>,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ozone on carbon and water cycles of an upland‐oak forest: incorpora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into model simulations[J] . Paul J.Hanson,Stan D.Wullschleger,Richard J.Norby,Timothy J.Tschaplinski,Carla A.Gunderson.Global Change Biology . 2005 (9)
[10]  
Productivity of Trifolium subterraneum and Phalaris aquatica under warmer, high CO<sub>2</sub> conditions[J] . J. M.Lilley,T. P.Bolger,R. M.Gifford.New Phytologist . 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