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2
作者
孟庆香 [1 ]
刘国彬 [2 ]
杨勤科 [2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蚀风蚀交错带; 土地利用;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动态指数; 垂直重心指数; 生态弹性度; 陕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1986—1997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进行预测。采用生态弹性度,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1986—1997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水田、旱地、其他林地、高覆盖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增加,其他呈现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的年均动态变化指数为2.4%,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幅度远远高于绝对值变化量,土地利用类型内部转换非常剧烈。除水田、高覆盖草地和其他草地外的土地利用类型垂直重心下降。生态弹性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降解幅度减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北方13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19891999) [J].
李月臣 ;
宫鹏 ;
陈晋 ;
刘春霞 ;
何春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145-148
[2]   石羊河尾闾绿洲的景观变化与生态恢复对策 [J].
肖笃宁 ;
李小玉 ;
宋冬梅 .
生态学报, 2005, (10) :2477-2483
[3]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以榆阳区为例 [J].
莫宏伟 ;
任志远 ;
谢红霞 .
干旱区地理, 2005, (03) :352-356
[4]   黄土丘陵小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分析——以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 [J].
郝仕龙 ;
李壁成 ;
赵小敏 ;
于强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2) :107-112
[5]   用马尔可夫理论预测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趋势 [J].
刘启承 ;
熊文强 ;
韩贵锋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07-110
[6]   陕北生态修复现状与对策——以榆林地区为例 [J].
武烽东 ;
贾瑞燕 ;
肖玉保 ;
于婷娟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4) :98-101
[7]   贵州省关岭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J].
万军 ;
蔡运龙 ;
张惠远 ;
饶胜 .
地理科学, 2004, (05) :573-579
[8]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J].
陈江龙 ;
曲福田 ;
王启仿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3, (04) :317-321
[9]   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测评 [J].
任志远 ;
李晶 .
地理学报, 2003, (04) :503-511
[10]   松花江三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J].
秦丽杰 ;
王宁 ;
张郁 ;
刘湘南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