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与案例研究

被引:10
作者
苏娅 [1 ]
侯二秀 [2 ]
杨洋 [2 ]
王晓燕 [2 ]
机构
[1]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2]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协同主体;
D O I
10.16343/j.cnki.issn.2095-512x.2014.s2.229
中图分类号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高校是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对高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协同主体的不同将高校协同创新划分为五种模式:高校与高校的协同、高校与企业的协同、产学研协同、政产学研协同与政产学研用协同。研究发现,以高校为主体的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存在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随着协同主体的增加,协同的整合程度和参与者之间合作深度也都进一步的提高。在本文的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的指出了目前高校协同创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672 / 6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研究 [J].
辜建军 .
价值工程, 2013, 32 (17) :9-10
[2]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以辽宁高校为例 [J].
赵哲 .
现代教育管理 , 2013, (06) :31-36
[3]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 [J].
杜兰英 ;
陈鑫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22) :103-107
[4]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 [J].
李道先 ;
罗昆 .
高校教育管理, 2012, 6 (06) :20-23
[5]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J].
何郁冰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02) :165-174
[6]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 [J].
张力 .
教育研究, 2011, 32 (07) :18-21
[7]   基于吸收能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化研究:以宝钢—上海交大为例 [J].
秦玮 ;
徐飞 .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 (01) :19-21
[8]   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J].
朱桂龙 ;
李奎艳 .
科技管理研究, 2008, (04) :90-92
[9]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wealth creation[J] . David J.Ketchen,R. DuaneIreland,Charles C.Snow.Strat.Entrepreneurship J. . 2008 (3‐4)
[10]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ubiquitous systems [J].
Serrano, Veronica ;
Fischer, Thomas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07, 18 (05) :59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