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科尔沁沙地不同生境土壤凝结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22
作者:
刘新平
[1
,2
]
何玉惠
[1
,2
]
赵学勇
[1
,2
]
李玉霖
[1
,2
]
李玉强
[1
,2
]
李衍青
[1
,2
]
李世民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逆境生理生态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3] 奈曼旗水务局
来源: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生境;
凝结水;
凝结水量;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9.0278
中图分类号:
S273 [水源];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摘要:
2007年8月采用称量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4种生境(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农田和樟子松林)土壤凝结水形成的时间以及凝结水的数量.结果表明:20:00—22:00间,研究区土壤凝结水开始逐渐形成,22:00—4:00时段的土壤凝结水波动增大,4:00之后土壤凝结水开始逐渐蒸发损失;科尔沁沙地4种生境0~9cm土层是土壤凝结水的主要形成层,其中,0~3cm土层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凝结水量的40%,9~30cm土层仍有凝结水形成,但凝结水量较少;4种生境0~3cm土层的凝结水量在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0~3cm土层日均凝结水量大小依次为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农田>樟子松林,说明植被条件较好的生境反而不利于土壤凝结水的形成;0~30cm土层日均凝结水量以固定沙地最多(约0.172mm),以农田最少(为0.110mm),流动沙地和樟子松林地分别为0.120和0.128mm.
引用
收藏
页码:1918 / 192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