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6
作者
李政海 [1 ]
宋国宝 [1 ]
吕海燕 [2 ]
鲍雅静 [1 ]
高吉喜 [3 ]
王海梅 [4 ]
许田 [5 ]
程岩 [6 ]
机构
[1]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
[4]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5]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利用程度; 变化速度; 驱动力; 纵向岭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从区域和县域两个尺度,对西南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速度以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域性差异进行探讨,并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和各种驱动力作用的空间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尺度上,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的主体,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草地锐减、耕地增加、林地稳定.在县域尺度上主要表现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水平总体较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速度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速度地域差异较大.人力物力投入强度、社会经济产出水平、自然灾害干扰强度以及劳动者素质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各种驱动力类型的影响范围存在地域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岭谷格局及通道效应的关系研究 [J].
李政海 ;
宋国宝 ;
高吉喜 ;
鲍雅静 ;
彭华 ;
王海梅 ;
姜昀 ;
吕海燕 .
科学通报, 2006, (S2) :90-99
[2]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李晓兵 ;
李京 ;
李月臣 ;
李景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5) :464-473
[3]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J].
何大明 ;
吴绍洪 ;
彭华 ;
杨志峰 ;
欧晓昆 ;
崔保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338-344
[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与进展评述 [J].
后立胜 ;
蔡运龙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6) :96-104
[5]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人文驱动因子模拟分析 [J].
甘红 ;
刘彦随 ;
王大伟 .
资源科学, 2004, (02) :88-93
[6]   栌菊木的等位酶分析及其在生物地理和保护生物学上的意义 [J].
彭玉兰 ;
胡运乾 ;
孙航 .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05) :563-571
[7]   海门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J].
王万茂 ;
但承龙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01) :44-46
[8]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何书金 ;
张明 .
地理学报, 2001, (03) :253-260
[9]   Biodiversity hotspots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in the Campo-Ma'an rain forests, Cameroon [J].
Tchouto, M. G. P. ;
Yemefack, M. ;
De Boer, W. F. ;
De Wilde, J. J. F. E. ;
Van der Maesen, L. J. G. ;
Cleef, A. M. .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06, 15 (04) :1219-1252
[10]   Population growth, human development, and deforestation in biodiversity hotspots [J].
Jha, S. ;
Bawa, K. S. .
CONSERVATION BIOLOGY, 2006, 20 (03) :90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