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72
作者:
王红丽
[1
,2
]
张绪成
[2
,3
,4
]
宋尚有
[2
]
马一凡
[2
]
于显枫
[2
]
柳燕兰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旱地;
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
土壤水热状况;
产量;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11.0370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春玉米品种沈单1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半干旱区(年均降雨量415mm)旱地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双垄沟播(PMF)、全沙覆盖平作(SM)在玉米抽雄前均能提高0~25cm土层平均地温,其中PMF增温最高;随种植年限增加,各处理对土壤水分的耗散深度增加,种植第1年对20~120cm土层的水分耗散最多,种植第2年对120~200cm土层的水分耗散最多,其中PMF耗水量最高.PMF的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最高,SM次之,CK最低;与SM和CK相比,2009和2010年PMF平均穗粒数分别增加13.5%和114.2%,平均穗粒重分别增加29.8%和321.1%,平均百粒重分别增加14.4%和95.4%;PMF和SM的产量分别比CK高333.1%和240.2%,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290.6%和227.6%.PMF玉米连续种植两年后,120~20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达72mm,显著高于SM(45mm)和CK(40mm).由于PMF能提高苗期-抽雄期地温,促进作物前期生长,提高玉米对土壤水的利用,从而使穗粒数、百粒重等增加,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该模式对1m以下土壤水分消耗较多,对保持水分年际平衡不利.
引用
收藏
页码:2609 / 2614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