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城市PM10单颗粒微观形貌及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10
作者
宋晓焱 [1 ,2 ]
邵龙义 [1 ]
宋建军 [3 ]
乔玉霜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3]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资源环境调查中心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PM10; 形貌特征;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粒度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单颗粒微观形貌类型及粒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煤矿区城市夏季可吸入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主要有矿物、烟尘集合体、球形颗粒及未知细颗粒.前3种颗粒(未知细颗粒不做统计)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41.2%,28.0%和30.8%,体积百分比分别为71.5%,22.3%和6.3%.颗粒物的数量-粒度呈单峰分布,主要分布在0.1~0.4μm范围内;体积-粒度分布则以大于1μm的矿物颗粒为主.夏季空气中球形颗粒和规则柱状矿物较多,说明矿区SO2,NOx含量较高而引起的大气二次化学反应严重.强风天气PM10的质量浓度明显降低,颗粒物数量主要分布在0.1~0.4μm粒径范围内.轻微浮尘天气PM10的质量浓度增大,颗粒物数量主要分布在0.1~0.4和1~2.5μm范围内,粒径大于1μm的矿物颗粒占总体积(质量)80%.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郑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单颗粒污染特征分析 [J].
杨书申 ;
邵龙义 ;
李凤菊 ;
李金娟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774-777
[2]   矿区空气污染与环境整治的调查分析 [J].
崔晓黎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S1) :329-331
[3]   平顶山市区煤烟型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J].
冯兴华 ;
杜耀江 ;
李连山 .
能源环境保护, 2008, (02) :36-38
[4]   平顶山市大气污染特征分析及防治 [J].
刘剑飞 ;
邓寅生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597-600
[5]   电厂除尘设施对PM10排放特征影响研究 [J].
易红宏 ;
郝吉明 ;
段雷 ;
李兴华 ;
郭兴明 .
环境科学, 2006, (10) :1921-1927
[6]   上海春季沙尘与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粒度组成与矿物成分 [J].
师育新 ;
戴雪荣 ;
宋之光 ;
俞立中 ;
管章志 .
中国沙漠, 2006, (05) :780-785
[7]   燃煤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与我国能源发展 [J].
隋建才 ;
徐明厚 ;
丘纪华 .
科技导报, 2004, (05) :42-44+64
[8]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电镜观察 [J].
周巧琴 ;
蔡传荣 ;
李耕 .
电子显微学报, 2002, (05) :804-805
[9]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进展 [J].
蒋红梅 ;
王定勇 .
环境科学动态, 2001, (01) :11-15
[10]  
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J]. 张大年.上海环境科学.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