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展望

被引:93
作者
刘再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碳汇; 碳酸盐风化; 硅酸盐风化; 水生光合作用; 内源有机碳; 碳汇动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1 [风化作用]; X701 [废气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83002 ;
摘要
自气候变化的岩石风化控制学说提出至今,学界普遍认为,是硅酸盐的化学风化碳汇作用在控制着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在短时间尺度上硅酸盐风化碳汇与碳酸盐风化碳汇也是旗鼓相当的.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碳酸盐溶解的快速动力学和硅酸盐岩流域中微量碳酸盐矿物的风化在控制该流域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和碳汇上的重要性,使得碳酸盐风化碳汇占整个岩石风化碳汇的94%,而硅酸盐风化仅占6%左右.另一方面,水生光合生物对DIC的利用及其形成的有机质(内源有机碳)的埋藏,使得碳酸盐风化碳汇在任何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控制上可能都是重要的.此外,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另一重要进展是发现了碳汇随全球变暖和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增加,即形成了气候变化的负反馈机制.未来应通过岩石风化碳捕获和储存过程及其控制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揭示岩石风化碳汇过程及其气候和土地利用调控潜力,以服务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制定.重点研究:①岩石风化碳汇过程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机理;②硅酸盐岩流域中微量碳酸盐矿物的风化在控制流域DIC浓度及其碳汇上的重要性;③陆地水生光合生物利用DIC产生内源有机碳的效率;④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调控岩石风化碳汇的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大气CO2汇:硅酸盐风化还是碳酸盐风化的贡献?[J]. 刘再华,W.Dreybrodt,刘洹.第四纪研究. 2011 (03)
[2]   高寒冰雪覆盖型和湿润亚热带型岩溶水系统碳汇强度对比 [J].
曾成 ;
赵敏 ;
杨睿 ;
刘再华 ;
Vivian Gremaud ;
Nico Goldscheider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7 (03) :162-170
[3]   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可能重要的CO汇 [J].
刘再华 ;
Wolfgang Dreybrodt ;
王海静 .
科学通报, 2007, (20) :2418-2422
[4]   增江流域河流颗粒有机碳的来源、含量变化及输出通量 [J].
陶贞 ;
高全洲 ;
姚冠荣 ;
沈承德 ;
邬俏钧 ;
吴志才 ;
刘冠超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5) :789-795
[5]   地热CO2-水-碳酸盐岩系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CO2来源──以四川黄龙沟、康定和云南中甸下给为例 [J].
刘再华 ;
袁道先 ;
何师意 ;
张美良 ;
张加桂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209-214
[6]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atmospheric/soil CO 2 uptake in the Andean and Foreland Amazon basins[J] . Chemical Geology . 2011 (1)
[7]  
Atmospheric CO 2 sink: Silicate weathering or carbonate weathering?[J] . Zaihua Liu,Wolfgang Dreybrodt,Huan Liu.Applied Geochemistry . 2011
[8]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land cover on karst hydrogeochemistry: A paired catchment study of Chenqi and Dengzhanhe, Puding, Guizhou, SW China[J] . Min Zhao,Cheng Zeng,Zaihua Liu,Shijie Wang.Journal of Hydrology . 2010 (1)
[9]  
A new direction in effective accounting for the atmospheric CO 2 budget: 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action of carbonate dissolution, the global water cycle and photosynthetic uptake of DIC by aquatic organisms[J] . Zaihua Liu,Wolfgang Dreybrodt,Haijing Wang.Earth Science Reviews . 2010 (3)
[10]  
River solute fluxes reflecting active hydrothermal chemical weathering of the Yellowstone Plateau Volcanic Field, USA[J] . Shaul Hurwitz,William C. Evans,Jacob B. Lowenstern.Chemical Geology . 20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