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及减缓措施

被引:15
作者
何泽能 [1 ]
高阳华 [1 ]
杨世琦 [1 ]
上官昌贵 [2 ]
机构
[1]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2] 四川省气象局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变化特征; 减缓措施; 重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1961~2016年重庆市逐日气温资料,分析讨论了重庆市主城区56年城市热岛效应的变化趋势和年变化特征,并利用2009~2016年的逐时气温资料分析讨论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6年来重庆市城市热岛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季节中盛夏上升最明显;重庆市城市热岛效应存在明显的年变化特征,盛夏的热岛效应最强,初春次之,仲春至初夏的热岛效应最弱;重庆市城市热岛效应具有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各季节热岛效应均表现为白天弱,夜间强。重庆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及其变化,既受到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更由城市下垫面变化(绿地和水体的面积及分布)、大气污染、人为热排放等城市化进程因素所决定。结合重庆城市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可以减缓重庆城市热岛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苏州城市热岛对污染扩散的影响 [J].
朱焱 ;
刘红年 ;
沈建 ;
季嬿 .
高原气象, 2016, (06) :1584-1594
[2]   1971-2010年京津冀大城市热岛效应多时间尺度分析 [J].
刘伟东 ;
尤焕苓 ;
孙丹 .
气象, 2016, 42 (05) :598-606
[3]   成都、重庆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对比 [J].
李晓敏 ;
曾胜兰 .
气象科技, 2015, 43 (05) :888-897
[4]   城市化及人为热对西安市气象要素影响差异敏感性分析 [J].
王建鹏 ;
薛春芳 ;
黄少妮 ;
王丹 ;
潘留杰 ;
程路 .
干旱气象, 2015, 33 (03) :434-443
[5]   四川盆地高温热浪时空特征及预报模型研究 [J].
周长春 ;
汪丽 ;
郭善云 ;
宋亚文 ;
杨越峰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 34 (03) :51-57
[6]   近十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热岛变化及其与城市群发展的关系 [J].
董良鹏 ;
江志红 ;
沈素红 .
大气科学学报, 2014, 37 (02) :146-154
[7]   南京城市化进程与热岛效应的初步研究 [J].
刘新 ;
刘寿东 ;
赵小艳 ;
王咏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12) :1543-1549
[8]   济宁市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 [J].
王晓默 ;
董宁 .
干旱气象, 2013, (04) :732-737+743
[9]   基于标准有效温度和不舒适指标研究南京热舒适状况 [J].
赵子健 ;
陈静怡 ;
钟隽文 ;
杨沈斌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 36 (04) :16-21
[10]   天津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 [J].
黄利萍 ;
苗峻峰 ;
刘月琨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5) :62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