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的铬污染特征及调控

被引:8
作者
林文杰
机构
[1] 韩山师范学院
关键词
电镀废水; 铬污染; 硫酸亚铁; 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以广东省潮州市彩塘不锈钢电镀区的水体为例,研究了电镀废水、底泥的Cr分布特征和基本特性,并针对废水基本特性,采用FeSO4进行调控,探讨如何将Cr6+转化Cr3+以及除去废水中Cr的途径。电镀废水中的总Cr和Cr6+分别为57.3mg/L、42.4mg/L,远远超过了电镀废水排放标准37、83倍,导致河流水体Cr6+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电镀废水具有低pH值和高电导率。电镀区底泥Cr大大超过背景值,底泥中的Cr残渣态含量最高,其次是氧化态、还原态,可溶态和碳酸盐态含量低,说明了底泥存在潜在危害性。FeSO4能有效地将Cr6+还原为Cr3+,Fe2+/Cr6+摩尔比为4具有很好转化效率,还原充分后将pH值调至9,对Cr3+具有最好的沉淀效果,通过该途径有效除去废水的Cr。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Metal distribution in road dust samples collected in an urban area close to a petrochemical plant at Gela, Sicily [J].
Manno, Emanuela ;
Varrica, Daniela ;
Dongarra, Gaetano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 (30) :5929-5941
[2]   Waterborne and dietary hexavalent chromium exposure causes DNA-protein crosslink (DPX) formation in erythrocytes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J].
Kuykendall, JR ;
Miller, KL ;
Mellinger, KN ;
Cain, AV .
AQUATIC TOXICOLOGY, 2006, 78 (01) :27-31
[3]   化学沉淀法去除电镀废水中铬的实验研究 [J].
张志军 ;
李玲 ;
朱宏 ;
王甫洋 ;
华娟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7) :96-97+131
[4]   六价铬致DNA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肖经纬 ;
李斌 ;
钟才高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 (02) :97-100
[5]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  
...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