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理论形成的历时态分析附视频

被引:1
作者
敬海新
机构
[1] 中央党校哲学部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市民社会; 历史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信息时代与公共领域的重构 [J].
许英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50-58
[2]   公共领域的兴衰──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 [J].
朱士群 .
社会科学, 1994, (06) :68-72
[3]  
文化与公共性[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汪晖, 2005
[4]  
人的条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著, 1999
[5]  
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约翰·基恩(JohnKeane)著, 1999
[6]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
[7]  
政治学[M]. 商务印书馆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1965
[8]  
法哲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德)黑格尔,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