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附视频

被引:12
作者
何文铸
李贝弗
刘永红
荣廷昭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
[2]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3]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雅安
[4] 四川成都
[5] 四川雅安
关键词
不同耕作方式; 小麦; 干旱; 扬花后; 干物质积累; 生理指标;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5.04.006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针对四川丘陵旱区小麦受水分影响,产量不稳不高的问题,通过不同耕作方式,初步研究了花后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明确了2m带距间作是丘陵旱区小麦的高产栽培模式,其中,间作高于净作,平作高于垄作;分蘖成穗率和最大灌浆速度是丘陵区高产的关键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397 / 4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花后干旱和渍水条件下生长调节物质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物质运转的影响 [J].
谢祝捷 ;
姜东 ;
曹卫星 ;
戴廷波 ;
荆奇 .
作物学报, 2004, (10) :1047-1052
[2]   小麦开花后的物质积累、籽粒相对生长率和灌浆速度在品种间的变异 [J].
任正隆 ;
李尧权 .
中国农业科学, 1981, (06) :12-20
[3]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冯明光著, 2002
[4]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 编, 1999
[5]  
作物生理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张宪政主编, 1992
[6]   Photoinhibition in chilling stressed wheat and maize [J].
Lidon, FC ;
Loureiro, AS ;
Vieira, DE ;
Bilhó, EA ;
Nobre, P ;
Costa, R .
PHOTOSYNTHETICA, 2001, 39 (02) :1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