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5
作者
薛春芝
李升东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保护性耕作;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条件下,以济麦22、烟农19、济南17和烟农21四个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系数、旗叶SPAD值、旗叶光合速率(Pn)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条件下LAI、SPAD值、Pn和NDVI与该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呈非线性的关系,经济产量是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不同基因型小麦的LAI、SPAD值、Pn和NDVI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济麦22和烟农21能够充分利用土壤的有限水资源,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可以作为旱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培育健壮群体(高产低耗)的种质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0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氮肥运筹对华北平原限水灌溉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吴永成 ;
周顺利 ;
王志敏 .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28 (06) :1016-1020
[2]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光合作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吴金芝 ;
黄明 ;
李友军 ;
陈明灿 ;
姚宇卿 ;
郭大勇 ;
黄海霞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5) :17-21
[3]   干旱和复水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J].
王磊 ;
张彤 ;
丁圣彦 .
生态学报, 2008, (04) :1593-1600
[4]   亏缺灌溉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产物积累运转的相关研究 [J].
胡梦芸 ;
张正斌 ;
徐萍 ;
董宝娣 ;
李魏强 ;
李景娟 .
作物学报, 2007, (11) :1884-1891
[5]   河西绿洲灌区不同灌溉模式下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和WUE的灰色关联分析 [J].
成雪峰 ;
柴守玺 ;
张凤云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4) :699-704+709
[6]   免耕秸秆覆盖对旱作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J].
黄高宝 ;
李玲玲 ;
张仁陟 ;
蔡立群 ;
KwongYin CHAN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5) :1-4+19
[7]   小麦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指数的定量关系 [J].
李映雪 ;
朱艳 ;
田永超 ;
姚霞 ;
秦晓东 ;
曹卫星 .
作物学报, 2006, (03) :358-362
[8]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J].
张正斌 ;
徐萍 ;
周晓果 ;
董宝娣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2) :289-294
[9]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李玲玲 ;
黄高宝 ;
张仁陟 ;
晋小军 ;
Kwong Yin CHAN .
生态学报, 2005, (09) :2326-2332
[10]   玉米秸秆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颜丽 ;
宋杨 ;
贺靖 ;
陈盈 ;
张昀 ;
鲍艳宇 ;
关连珠 .
土壤通报, 2004, (02) :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