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附视频

被引:11
作者
刘开宇 [1 ]
赵重安 [1 ]
牟佳 [2 ]
王世权 [1 ]
机构
[1] 民航贵阳空管中心气象台
[2]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关键词
湿位涡; 对流层顶折叠; 对流不稳定能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4年贵州的6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湿位涡与贵州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θ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湿空气对流活动层仅能达到500~600 hPa之间。对流层高层及平流层高位势涡度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造成强对流天气。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中心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滇中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J].
段旭 ;
李英 .
高原气象, 2000, (02) :253-259
[2]  
湿位涡与锋面强降水天气的三维结构[J] 刘还珠,张绍晴 应用气象学报 1996, 03
[3]  
位涡在暴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J] 王建中,马淑芬,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1996, 01
[4]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J] 吴国雄,蔡雅萍,唐晓菁 气象学报 1995, 04
[5]   暴雨和低层流场的位涡 [J].
王永中 ;
杨大升 .
大气科学, 1984, (04) :411-417
[6]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M] 李国平编著; 气象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