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成矿和热水成矿中碳来源的同位素示踪

被引:5
作者
杨振强
陈开旭
翟丽娜
机构
[1]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碳; 非生物碳; 碳同位素; 同位素示踪; 生物成矿; 热水成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修改的Scotchmanδ13C—δ18O图解,可以区分沉积盆地中4种不同来源的碳。它们是:海洋碳酸盐岩中的碳、生物碳、热解非生物碳和热卤水流体中的碳(主要来自地壳深部)。以生物碳来源为主的碳酸盐岩是埋藏于低古地温条件下沉积—成岩阶段中有机物质分解的产物,多数以δ13C值<-8‰和δ18O值>-6‰为特征。热水成矿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岩以δ13C值-2‰~-8‰和δ18O<-7‰为特征,碳主要为地壳深部的非生物成因碳,且可能由沉积物变质释放出CO2沉积而成,也可能来自上地幔流体的去气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宝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泥盆纪海底热事件 [J].
杨振强 .
华南地质与矿产, 1997, (01) :7-17
[2]   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间的关系 [J].
杜乐天 .
地学前缘, 1996, (04) :13-21
[3]   地幔流体的前缘研究 [J].
曹荣龙 .
地学前缘, 1996, (04) :2-12
[4]   粤北海西早期沉积盆地扩张与热水成矿 [J].
杨振强,陈开旭,蒋德和,杨卫东 .
岩相古地理, 1996, (03)
[5]   湘中地区奥陶系和震旦系含锰层中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沉积学新解释 [J].
杨振强 ;
蒋德和 ;
赵时久 .
岩相古地理, 1993, (02) :25-36
[6]   太古代碳储库及其与金矿床流体来源的关系 [J].
D. I. Groves ;
严平兴 .
地质地球化学, 1988, (09) :55-58
[7]   东太平洋隆起13°N热液喷口的同位素组成和气体浓度 [J].
L. Merlivat ;
陈多福 .
地质地球化学, 1988, (07) :46-52
[8]  
典型金属矿床的成因及其构造环境[M]. 地质出版社 , 卢焕章等编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