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型农民培养的途径

被引:7
作者
陈良凤
黄大金
刘纯阳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劳动者素质; 培养途径;
D O I
10.16498/j.cnki.hnnykx.2008.03.060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离不开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农民培训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合格的双师型(既能教书的老师、又能教操作的师父)教师,缺乏综合协调的新型农民培训规划与管理体制。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民培训,充实农民培训的内容,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民培养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附视频 [J].
龚黎莹 ;
胡锻 .
湖南农业科学, 2007, (06) :20-22
[2]   高职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附视频 [J].
昌正兴 .
湖南农业科学, 2007, (06) :4-7
[3]   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方向的思考 [J].
康大海 .
湖南农业科学, 2007, (04) :17-19
[4]   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 [J].
孙敬水 ;
董亚娟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12) :12-16+79
[5]   “培养新型农民”背景下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思考 [J].
邵璀菊 ;
刘颖 .
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2) :38-39
[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农民培训 [J].
史振厚 .
华东经济管理, 2006, (08) :81-84
[7]   浅论国外农民教育的特点 [J].
向安强 ;
贾兵强 ;
许喜文 ;
林楠 .
成人教育, 2006, (01) :92-94
[8]   人力资本对典型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对湖南西部贫困县的实证分析 [J].
刘纯阳 ;
高启杰 ;
杨亦民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05) :51-55
[9]   浅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增加农民收入 [J].
贺娜 .
湖北社会科学, 2002, (10) :52-53
[10]  
改造传统农民.[M].刘纯阳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