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坐位后颅窝及上颈髓手术麻醉期间及出现空气栓塞时血液动力学变化
被引:7
作者:
张志方
叶小平
梁启波
肖广钧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广州市
来源:
关键词:
麻醉;
体位;
血液动力学;
栓塞,空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14 [麻醉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7 ;
摘要:
目的 研究后颅窝及上颈髓手术麻醉后坐位及空气栓塞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23例择期手术病人以羟丁酸钠-芬太尼-硫喷妥钠诱导,七氟醚吸入维持,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坐位前 RAP、SVRI增高(P<0. 05),HR、CI、SI、LVWI、LVSWI及 RVWI、RVSWI显著降低(P<0.05);坐起后及其后的30~60分钟CI、SI、RVWI、RVSWI进一步减低(P<0.01或P<0.01),SVRI继续增高(P<0.01);坐位60分钟后血液动力学各参数保持相对稳定;术毕改卧位后除SI及PVRI外,其余参数恢复至术前水平。本组9例病人出现空气栓塞,早期表现MPAP、PCWP显著增高(P<0.01),PETCO2显著降低(P<0.01),而后PVRI、CI及LVWI、RVWI、RVSWI显著增加(P<0.01)。经早期抽气处理,10分钟后MPAP、PCWP及ETCO2逐渐恢复至栓塞前水平,而 PVRI、CI、LVWI、RVWI、RVSWI变化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坐位手术麻醉过程血液动力学前60分钟波动较大,以后相对平稳;置入Swan-Ganz导管可早期发现及处理空气栓塞,提
引用
收藏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