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三种类型复合农林业边界地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英文)

被引:5
作者
尤文忠 [1 ,2 ]
曾德慧 [2 ]
刘明国 [3 ]
云丽丽 [1 ]
叶彦辉 [4 ]
张永 [4 ]
机构
[1] 辽宁省林科院
[2] 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
[3]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影响域; 林-牧地系统; 土地利用; 土壤水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黄土高原山坡上的复合农林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景色,在这里土壤的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发展的限制因素。文中研究了三种类型复合农林业边界(林-牧地、林-耕地和防护林-耕地)下水分的时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地表面到110cm处土壤的水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雨季(7-9月)、干旱季(5-6月)和春季(3-4月),土壤的水分含量在三种边界下变化非常显著。在三种边界类型的不同土壤层下,土壤水分的水平分布呈现出线性、波形、勺形或是"W"形不同的形式。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估计除了不同边界类型下土壤水分影响域(DEI)。在干旱季节,在0-10cm的土壤层的DEI为0.4H(H为平均树高),该数据从牧地或耕地下的0.2H到林-牧地、林-耕地下的0.2H和防护林-耕地下0.7H(从耕地的0.2H到防护林的0.5H)。在雨季,在0-110cm土壤深度三种边界下的DEI为0.7H。研究结果表明,特别在黄土高原的恢复退化土地区域为了保持土壤的水分在土地管理上复合农林业类型应该谨慎选取。
引用
收藏
页码:415 / 422+521 +5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Impact of Gully on Soil Moisture of Shrubland in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J]. R. HORTON.Pedosphere. 2008(05)
[2]   岷江上游花椒地/林地边界土壤水分分布及影响域 [J].
李丽光 ;
何兴元 ;
李秀珍 ;
问青春 ;
赵永华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06) :940-942
[3]   黄土丘陵区林草景观界面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 [J].
尤文忠 ;
曾德慧 ;
刘明国 ;
宋西德 ;
叶彦辉 ;
张永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591-1596
[4]   土壤水分梯度对阔叶红松林结构的影响(英文) [J].
王艳 ;
王庆礼 ;
代力民 ;
王淼 ;
周莉 ;
代保清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4, (02) :119-123+84
[5]  
Streamflow and Soil Moisture of Agroforestry and Grass Watersheds in Hilly Area[J]. LIU Gang-Cai, TIAN Guang-Long, SHU Dong-Cai, LIN San-Yi and LIU Shu-Zhen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 O. Box 417, Chengdu 610041 (China). E-mail: liugc@imde.ac.cn Institute of Ecology, University of Georgia, Ecology Annex, Athens G A 30602 (USA)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15 (China).Pedosphere. 2004(02)
[6]   黄土高原沟壑区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J].
陈海滨 ;
孙长忠 ;
安锋 ;
党坤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04) :13-16
[7]   宁南山区典型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J].
贾志清 ;
宋桂萍 ;
李清河 ;
孙保平 ;
李昌哲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3) :16-21
[8]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效应研究 [J].
孟平 ;
宋兆民 ;
张劲松 ;
陆光明 .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05) :4-9
[9]   晋西北黄土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的定量研究 [J].
王孟本,李洪建 .
生态学报, 1995, (02) :178-184
[10]   坡地水平沟耕作的土壤水分动态及增产机理研究 [J].
张兴昌 ;
卢宗凡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3, (03) :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