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电刺激术与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10
作者
王月平
王学廉
李江
候远征
高国栋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毁损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的PD评定量表(UPDRS),在“关”状态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双侧DBS及第2次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计算其差值及改善率,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DBS组患者ADL差值为15.93±3.98,改善率为(57.9±9.5)%,运动功能差值为29.45±5.17,改善率为(62.8±9.0)%,并发症1例。毁损组患者ADL差值为12.17±4.050,改善率为(53.8±1.2)%,运动功能差值为22.80±5.59,改善率为(59.8±1.0)%,长期及短暂并发症14例。两者术后1个月ADL及运动的UPD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比较(P=0.01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均较好,但STN-DBS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7例[J] 李贤彬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 02
[2]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的初步研究 [J].
周国庆 ;
任苏虹 ;
段立晖 ;
汤兵 ;
李敏 ;
李华 ;
刘新峰 ;
祝华龙 ;
史兆荣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5, (03) :221-223
[3]   放射性核素显像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J].
贾鹏 ;
杜明华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5, (02) :171-173
[4]   帕金森病微电极导向手术后并发症的探讨 [J].
王学廉 ;
高国栋 ;
张华 ;
贺世明 ;
李立宏 ;
冯兴军 ;
赵亚群 ;
王庆丰 ;
张宝国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 (04) :276-278
[5]   微电极记录技术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J].
高国栋 ;
张华 ;
张宝国 ;
贺世明 ;
王庆丰 ;
赵继培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8, (04) :6-9
[6]   帕金森氏病第二次对侧手术脑内有效靶点的选择 [J].
汪业汉 ;
许建平 ;
成良正 ;
付先明 ;
陈东朝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3, (01) :22-23
[7]  
Glutamate-dopamine interactions in the basal ganglia: relationship to Parkinson's disease[J] J. T. Greenamyre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1993,
[8]  
帕金森病诊疗关键[M] 高国栋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