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盆地基本地质特征

被引:5
作者
孙肇才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关键词
盆地分析; 叠加盆地; 盆地原型; 煤层气; 含油(气)区;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91.03.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所处的中国大陆板块位置和中国地壳多阶段的发展,强烈的后期活动和改造,以及中新生界以河湖相为主大陆内部沉积。并总结中国油气盆地一系列特征。指出不能简单认为大盆地就一定有大油田,油气在盆地分配不均一性,与其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这些因素的有效组合有关。盆地的类型、风格、领域与此有关的盆地分析,是油气资源估价和选区的地质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华南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成因、分布规律及其构造机制 [J].
朱洪发 ;
秦德余 ;
刘翠章 .
石油实验地质, 1989, (04) :341-348
[2]   中国东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见解 [J].
任纪舜 .
中国区域地质, 1989, (04) :1-12
[3]   我国含油气盆地的类型、构造演化和油气分布 [J].
陈发景 .
地球科学, 1986, (03) :221-230
[4]   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含油气盆地 [J].
朱夏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2) :197-209
[5]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简介——亚太地区沉积盆地中国部分地层对比图集代序 [J].
关士聪 ;
王胜 ;
袁捷 ;
袁凤钿 ;
许鸣光 ;
陈晓东 ;
江圣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4) :423-430
[6]   黔南东部下古生界石油生成及演变阶段的探讨 [J].
韩世庆 ;
王守德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83, (01) :1-8
[7]  
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地裂运动对石油等矿产形成的影响[J]. 罗志立.四川地质学报. 1981(00)
[8]  
中国东部板块内部盆地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J]. 朱夏.石油实验地质. 1979(00)
[9]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J].
黄汲清 ;
任纪舜 ;
姜春发 ;
张之孟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1977, (02) :117-135
[10]  
地质力学概论[M]. 科学出版社 , 李四光著,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