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面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17
作者
朱清科
朱金兆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不详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生态位; 生态位计测方法; 黄土塬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黄土塬区农林复合系统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林带(杨树为主)与农作物界面附近土壤中树木和小麦根系的空间分布,利用树木吸收根和小麦根系生物量计算生态位宽度、生态重叠指数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并据此分析林木和农作物种群在水分和养分资源轴的生态位特征。小麦在40cm以上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而林木在距林带1H处20cm以上土层到0.5H处60cm以上土层至林下100cm以上土层内具有较大的生态宽度,但林木在1H以内100cm土层其他空间土壤中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宽度。树木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虽可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农林间作对水分和养分资源的利用性竞争,但树木居于竞争的优势者地位,形成对农作物的胁地负效应,距林带1H内林木对农作物生态位重叠,且在0.5H以内重叠较大,竞争剧烈,在此集流补水增肥有利于缓解林木胁地。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J].
史作民 ;
程瑞梅 ;
刘世荣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10-14
[2]   福建卫闽光皮桦种群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生态位 [J].
宋丁全 ;
姜志林 ;
郑作孟 ;
赵世荣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1) :54-57
[3]  
生态位理论研究中的数学方法[J] 黄英姿 应用生态学报 1994, 03
[4]   生态位有关术语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评述 [J].
杨效文 ;
马继盛 .
生态学杂志, 1992, (02) :46-51+37
[5]  
植物群落中生态位重迭的计测[J] 王刚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4, 04
[6]   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 [J].
王刚 ;
赵松岭 ;
张鹏云 ;
陈庆诚 .
生态学报, 1984, (02) :119-127
[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M] 蒋有绪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