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海藻类养殖的碳汇强度估算附视频

被引:41
作者
严立文 [1 ,2 ]
黄海军 [1 ,2 ]
陈纪涛 [3 ]
杨曦光 [1 ,2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养殖; 藻类; 光合作用; 固碳潜力; 碳迁移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8.4 [藻类养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海藻养殖群落的碳汇强度和近岸碳循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海藻养殖碳循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陈述,并根据最新公布的FAO数据,在综合考虑藻类产量和进入水体和沉积物中POC和DOC的基础上,对2009年全球和中国主要养殖藻类的固碳能力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的海水藻类养殖固碳总量为78.38×104 tC,全世界的藻类养殖固碳量为127.25×104 tC。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海水养殖藻类碳汇强度的几个关键碳循环过程,对该领域内亟待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537 / 5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群简介
    丁仲礼
    傅伯杰
    韩兴国
    葛全胜
    郭正堂
    王毅
    樊杰
    黄耀
    于贵瑞
    蔡祖聪
    史学正
    顾行发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 24 (01) : 8 - 17
  • [2] 针对IPCC评估报告中海洋碳循环的疑问——δC收支平衡法的验证
    姜爱军
    陈中笑
    任慧军
    程军
    加藤喜久雄
    大森保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6) : 369 - 375
  • [3] 中国近海生物固碳强度与潜力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郑国侠
    杨宇峰
    [J]. 生态学报, 2008, (02) : 551 - 558
  • [4] 中国浅海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
    张继红
    方建光
    唐启升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 359 - 365
  • [5] 海洋沉积物中碳的来源、迁移和转化[J]. 李学刚,宋金明.海洋科学集刊. 2004(00)
  • [6] 藻类无机碳营养的研究进展(Ⅱ)——藻类利用无机碳的机理及其调节
    岳国峰
    王金霞
    朱明远
    周百成
    [J]. 海洋科学, 2003, (06) : 31 - 34
  • [7] 烟台四十里湾浅海养殖生物及附着生物的化学组成、有机净生产量及其生态效应
    周毅
    杨红生
    刘石林
    何义朝
    张福绥
    [J]. 水产学报, 2002, (01) : 21 - 27
  • [8] 海洋初级生产光动力学及产品结构
    焦念志,王荣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5) : 85 - 91
  • [9] 桑沟湾大型底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毛兴华
    朱明远
    杨小龙
    [J]. 生态学报, 1993, (01) : 25 - 29
  • [10] A PRELIMINARY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RODUCTIVITY OF THREE ECONOMIC SEAWEEDS
    Wu Chaoyuan (C. Y. Wu)
    [J]. ChineseJournalofOceanologyandLimnology, 1984, (01) : 97 -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