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1
作者
韦超料
江波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人民医院内科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 [心脏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各50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普罗布考治疗,B组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血脂及氧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A组64.0%(x2=3.841,P<0.05);B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4.0%,明显高于A组42.0%(x2=3.981,P<0.05);两组治疗后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x2=3.841、3.791,均P<0.05);A、B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1.6±0.8)次、(1.0±0.5)次]明显低于治疗前[(4.3±1.9)次、(4.6±2.8)次](x2=7.584、7.984,均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 [J].
王同汉 ;
陈宁 ;
靳利利 ;
刘征彦 .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13) :2224-2226
[2]   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基因表达谱分析 [J].
刘水逸 ;
李曙波 ;
郑芳 ;
武军驻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 (09) :755-758
[3]   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影响 [J].
朱红秋 ;
朱平安 ;
沈双宏 ;
汪润 ;
赵毅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2006, (09) :808-811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 [J].
董红梅 ;
黄岚 ;
宋耀明 ;
李爱民 ;
晋军 ;
武晓静 ;
赵刚 ;
耿召华 ;
覃军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 (03) :227-229
[5]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J].
冯惠平 ;
张辉 ;
冯惠清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4, (09) :554-556
[6]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经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途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J].
朱惠莲 ;
侯孟君 ;
李燕 ;
郑佩英 ;
凌文华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4, (04) :383-386
[7]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黎启华 .
中国急救医学, 2004, (03) :59-60
[8]   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J].
杨月榕 ;
吴欣 ;
陈佳 ;
谢良地 .
中国全科医学, 2003, (01) :32-34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基础与临床[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杨新春等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