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菲律宾海沉积物200ka以来的地球磁场相对强度记录及其年代学意义

被引:9
作者
孟庆勇 [1 ,2 ]
李安春 [1 ]
李铁刚 [1 ]
蒋富清 [1 ]
周晓静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西菲律宾海; 相对强度; 地磁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8.4 [岩石磁性及古地磁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对西菲律宾海本哈姆高原的Ph05重力柱样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载磁矿物主要为准单畴磁铁矿,磁性矿物的含量变化不大,表明该孔适合于古地磁场相对强度(RPI)重建.应用磁化率、非磁滞剩磁(ARM)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归一化天然剩磁,从而得到RPI.为了进一步确定由3种方法得到的RPI的可靠性,运用P-T方法和交叉谱分析进行检验,发现应用ARM归一化得到的RPI与相关的气候参数相关性最小,因此认为应用ARM作为归一化参数得到的RPI最为可靠.基于RPI建立的年代模型与基于AMS14C测年数据以及通过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而建立的年代模型较为一致.文中得到的过去200ka以来的RPI与全球其他地区得到的相应曲线非常相似,其强度低值可以和Sint-200的谷值相对应,这种相似性证实了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的全球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西菲律宾海780ka以来气候变化的岩石磁学记录:基于地磁场相对强度指示的年龄框架 [J].
葛淑兰 ;
石学法 ;
杨刚 ;
吴永华 .
第四纪研究, 2007, (06) :1040-1052
[2]   孟加拉湾MD77-181岩芯磁学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J].
李海燕 ;
张世红 ;
方念乔 ;
王红强 .
科学通报, 2006, (18) :2166-2174
[3]   近130ka以来地球磁场相对强度变化:南海南部NS93-5钻孔记录 [J].
杨小强 ;
张贻男 ;
高芳蕾 ;
周文娟 ;
周永章 .
热带地理, 2006, (01) :1-5+17
[4]   泥河湾盆地0.8Ma以来的地磁场相对强度记录 [J].
王永 ;
迟振卿 ;
李德贵 ;
闵隆瑞 ;
诸惠燕 .
科学通报, 2004, (09) :879-882
[5]   地磁场长期变化研究新动向:海洋沉积的相对古强度记录 [J].
韩家懋 ;
姜文英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1) :47-52
[6]   Gauss-Matuyama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方向和强度变化特征 [J].
朱日祥 ;
郭斌 ;
丁仲礼 ;
郭正堂 ;
A.Kazansky ;
G.Matasova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5) :621-634
[7]   约12000年前地球磁场极性漂移的一个证据 [J].
朱日祥 ;
赵希涛 ;
魏新富 ;
金增信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2, (17) :1596-1598
[8]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D]. 孙荣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6
[9]  
古地磁学[M]. 科学出版社 , 朱岗崑编著, 2005
[10]  
A high resolution relative paleointensity record from the Gerlache-Boyd paleo-ice stream region, northern Antarctic Peninsula[J] . Verónica Willmott,Eugene W. Domack,Miquel Canals,Stefanie Brachfeld.Quaternary Research . 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