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DP103孔位于南黄海东南部冷涡泥质沉积区,0~29.79m岩心代表约13kaBP以来形成的陆架泥质沉积物,其下段(A2段,29.79~13.35m)是在冰后期海侵直至全新世中期(约6ka BP(14C测定))海平面达到最高这段时间内形成的,而上段(A1段,13.35~0m)则是在冰后期海侵达到最高海平面之后伴随着黄海暖流的形成而出现的冷涡环境中沉积的。笔者对YSDP103孔0~29.79m岩心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岩心的磁性组分主要是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除了最上部2.35m外,其磁性矿物遭受了还原成岩作用,磁性矿物的含量和低矫顽力组分的比例都显著降低。铁磁性硫化物(胶黄铁矿)存在于A2段,但在A1段缺失,表明了海洋环境条件对磁性矿物成岩过程的控制。磁学参数在A1和A2段的界线处发生突变,反映了环境条件和原始磁性组分的差异对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在A2段磁学参数的高、低值层段交替出现,可能反映在A2段沉积期间进入沉积区的碎屑磁性矿物在含量的多、少和/或粒度的粗、细上出现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