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气候模式对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的模拟研究

被引:21
作者
郑益群
于革
王苏民
薛滨
刘华强
曾新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
[4] 南京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区域气候模拟; 植被变化; 东亚季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末次盛冰期(LGM)是距今最近的一个与现代环境反差最大的气候时期.利用包含较为详细陆面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分别加入现代植被和根据花粉化石资料转化的东亚地区LGM古植被,模拟了LGM东亚季风气候并研究了植被变化对LGM东亚季风的影响.由区域气候模拟得到的较为精细的气候演变图像表明:LGM东亚大陆全年降温是导致东亚冬季风强盛、夏季风萎缩的重要原因;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加强,是造成中国东部LGM夏季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LGM青藏高原及中亚地区的降水及有效降水均有所增加,高原有效降水的增加主要由降水增加所造成,地表蒸散对其贡献较小.LGM青藏高原的积雪也有所增加,有利于高原地区的冰川、冻土发育,使得该时期的多年冻土区可向南扩展到30°N以南.在LGM模拟中加入恢复的古植被会放大由外强迫造成的气候影响,对于模拟的降温、降水变化、地表热平衡量的变化、积雪及其他气候参量的变化都有进一步的强化作用,使模拟结果与有关地质资料更为接近.
引用
收藏
页码:871 / 8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40ka以来青藏高原的4次湖涨期及其形成机制初探[J]. 贾玉连,施雅风,王苏民,蒋雪中,李世杰,王爱军,李徐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2]  
东海近3.5万年来古海洋环境变化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记录[J]. 孟宪伟,杜德文,刘振夏,Y.Saito.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08)
[3]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应用 [J].
郑益群 ;
苗曼倩 ;
钱永甫 .
气象学报, 1999, (06) :641-650
[4]   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 [J].
刘东生 ;
张新时 ;
熊尚发 ;
秦小光 .
第四纪研究, 1999, (05) :385-396
[6]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驱动 [J].
安芷生 ;
王苏民 ;
吴锡浩 ;
陈明扬 ;
孙东怀 ;
刘秀铭 ;
王富葆 ;
李力 ;
孙有斌 ;
周卫建 ;
周杰 ;
刘晓东 ;
鹿化煜 ;
张云翔 ;
董光荣 ;
强小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6) :481-490
[7]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J].
施雅风 ;
郑本兴 ;
姚檀栋 .
冰川冻土, 1997, (02) :3-10+12-19
[8]  
中国湖泊演变与古气候动力学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于革等编著, 2001
[9]  
Tropical climates at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a new synthesis of terrestrial palaeoclimate data. I. Vegetation, lake-levels and geochemistry[J] . I. Farrera,S. P. Harrison,I. C. Prentice,G. Ramstein,J. Guiot,P. J. Bartlein,R. Bonnefille,M. Bush,W. Cramer,U. von Grafenstein,K. Holmgren,H. Hooghiemstra,G. Hope,D. Jolly,S.-E. Lauritzen,Y. Ono,S. Pinot,M. Stute,G. Yu.Climate Dynamics . 1999 (11)
[10]  
Tropical paleoclimates at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comparison of 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MIP) simulations and paleodata[J] . S. Pinot,G. Ramstein,S. P. Harrison,I. C. Prentice,J. Guiot,M. Stute,S. Joussaume.Climate Dynamics . 199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