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烃源岩中高分子量(C40+)烷烃系列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13
作者
冯子辉
方伟
张居和
李振广
黄春艳
王雪
赵秦岭
霍秋立
机构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烃源岩; 高温气相色谱; 高温气相色谱-质谱; 高分子量烷烃; 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高温气相色谱(HTGC)、高温气相色谱-质谱(HTGC-MS)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和有机岩石学分析,对松辽盆地烃源岩的氯仿抽提物及原油中烷烃,尤其是高分子量(C+40)烷烃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嫩江组烃源岩氯仿抽提物正烷烃分布在nC14~nC63之间,低分子量(C-21)、中分子量(C21-40)正烷烃以双峰群分布为主,且在nC30~nC37之间有高丰度的C29C35藿烷系列化合物;高分子量烷烃化合物以nC45~nC47为中心呈小峰群突起,并有丰富的异构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烷基环戊烷系列化合物;单体烃(nC22~nC44)碳同位素相对偏重,源岩中的有机质显微组分类型丰富.显示嫩江组烃源岩生源输入具有多样性,低等水生植物、蓝细菌以及陆生高等植物都是可能的生油母质.青山口组烃源岩氯仿抽提物烷烃组分主要由正烷烃构成,最高碳数可达nC61,正烷烃分布以单峰型为主,中、高分子量化合物呈连续递减趋势;C29C35藿烷系列化合物以及高分子量异构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烷基环戊烷系列化合物丰度相对较低;单体烃(nC22~nC44)碳同位素相对偏轻,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反映青山口组烃源岩生源输入单一,藻类体可能是主要的生油母质.烃源岩中C+40相对含量及分布在低熟-成熟阶段变化不大,进入高成熟阶段C+40相对含量减少、正烷烃奇偶优势降低.原油中C+40相对含量主要与源岩性质有关,并对原油黏度有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150 / 116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吐哈盆地西部地区高蜡凝析油和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张枝焕 ;
黄志龙 ;
张振英 ;
朱丹 ;
王铁冠 .
地质学报, 2004, (04) :551-559
[2]   低等水生生物:高蜡油形成的重要来源 [J].
黄海平 ;
郑亚斌 ;
张占文 ;
李金有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0) :1092-1098
[3]   千米桥地区上第三系严重生物降解石油的高分子量(>C)正烷烃 [J].
王铁冠 ;
朱丹 ;
张枝焕 ;
卢鸿 ;
杨池银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14) :1103-1107
[4]   某些现代生物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研究 [J].
张林晔 ;
李钜源 ;
李祥臣 ;
单梅 ;
王新洲 ;
王铁冠 ;
黄第藩 .
科学通报, 1998, (22) :2441-2444
[5]   泌阳凹陷湖相藻类体中藻质素作为高蜡油母质 [J].
王飞宇 ;
郝石生 ;
何萍 ;
傅家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11) :1193-1197
[6]   陆相湖盆沉积物和原油中的甲藻甾烷 [J].
侯读杰 ;
王铁冠 .
科学通报, 1995, (04) :333-335
[7]  
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高瑞祺等著, 1997
[8]  
松辽盆地白垩纪石油地层[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高瑞祺等著, 1994
[9]  
松辽盆地陆相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M].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万里等著, 1985
[10]   Characterization of paraffinic deposits in crude oil storage tanks using high temperature gas chromatography [J].
Boukadi, A ;
Philp, RP ;
Thanh, NX .
APPLIED GEOCHEMISTRY, 2005, 20 (10) :1974-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