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区位势模式及其增长机制

被引:25
作者
董洁霜
范炳全
刘魏巍
机构
[1] 上海理工大学区域规划与交通系统研究所
关键词
港口; 腹地; 港口区位势; 温州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50 [水路运输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区位势概念模式运用到港口区位与腹地相互关系,建立了港口区位势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港口区位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在腹地分析方面,鉴于现代港口腹地交叉重叠和动态多变的特征,舍去将腹地分为直接、间接腹地的传统做法,将现有或潜在的与港口间有货源联系的地方统称为港口腹地;考虑到货主选择港口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过程,提出以涵盖时间支出、经济费用和风险承担三因素的全程广义运输成本的概念。从世界经济与全球航运发展趋势的角度,探讨港口区位势增长的内在机制。最后,以温州港为例,对港口区位势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宋炳良.经济地理.2001, 04
  • [2] 港口布局层次性的形成机理及经济分析
    张培林
    黎志成
    [J].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2) : 113 - 116
  • [3] 海港形成发展与布局的经济地理基础
    陈航
    [J]. 地理科学, 1984, (02) : 125 - 131
  • [4] 理论经济地理学.[M].王铮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 [5] 水运企业现代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施欣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 [6] 集装箱运输学.[M].真虹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
  • [7] 高等经济地理学.[M].杨吾扬;梁进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