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中国:“民族旅游”与“旅游民族”的形成与影响——以“穿青人”、“银水寨”和“藏羌村”为案例的评述

被引:41
作者
徐新建
机构
[1] 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成都
关键词
旅游; 人类学; 中国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2 [];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穿青人”、“银水寨”和“藏羌村”的“个案”分析 ,说明中国“旅游民族”的产生及其影响。因开发“民族旅游”而派生出来的“旅游民族”现象是多向、多因的互动过程 ,既有政府为发展、加速增长、解决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增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考虑 ,也有被“开发”的少数民族借此突出并推进自身地位及价值的历史、文化意图。“民族旅游”拓宽了中国旅游行业的“产品”范畴和客源种类 ,有利于境内外市场的未来竞争 ,“旅游民族”的出现则强化了中国社会“多元一体”结构中的族群身分及其各自不同的文化分野。由于“开发”在目的上的短期功利色彩以及参与“开发”双方之主体性的不对等 ,“旅游民族”每每处于商业化的“被表达”状态 ,他们的想法和声音不同程度也受到干扰和扭曲。如何解决此类可归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需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157 +1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 [J].
王兵 .
旅游学刊, 1999, (02) :38-42+79
[2]  
侗族大歌:“文本”与“本文”之间的相关和背离.[J].徐新建;.中外文化与文论.1997, 02
[3]  
侗族通览.[M].冼光位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4]  
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研究.[M].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5]  
侗学研究.[M].侗学研究会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6]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发展研究.[M].黄代华;李克驹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
[7]  
侗族文学史.[M].《侗族文学史》编写组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8]  
中国民间诸神.[M].宗力等 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9]  
侗乡风情录.[M].杨通山等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